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打造经济学思维,看懂复杂的世界。田野中的经济学家”——梁捷,上海财经大学学者、“看理想”嘉宾带你走进经济学的世界。张军、赖建诚、钟祥财多位教授联合推荐

作者:梁捷
定价:65
印次:1-3
ISBN:9787302590910
出版日期:2021.10.01
印刷日期:2022.08.04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西方经济思想史读物,主要聚焦经济学在最近170余年的发展、演进脉络。书中每个经济学家设一章,介绍了从马克思到贝克尔总共29位对经济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 在这170多年里,经济学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从历史学派到奥地利学派,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从经济增长理论到发展经济学,从一般均衡理论到博弈论,每一位学者都在更新传统的研究范式,探索新的研究可能性。本书特别强调经济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清晰介绍各个时期主流研究范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帮助读者返回历史语境,从历史角度重新认识经济学的形成过程。 在写作过程中,本书还注重把学者的学术研究与个人经历相结合,详细介绍了每个学者的生平背景,在每一章开头都附上本章经济学者的小传。通过对这29位经济学者的分析介绍,可以帮助普通读者了解经济学家的具体工作,对于正在学习经济学的青年人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more >

推 荐 序 随着专业技术手段的使用,现代经济学成为一套普通人难 以企及的知识系统。如同掉书袋并不总能换来普通人的敬仰和 羡慕,现代经济学专业化导致的知识与社会的隔阂,更让经济 学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梁捷博士写作《经济学家都干了 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正是希望打破现代经济学与社 会之间存在的这一层阻碍。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学的发展不过两三百年时间, 成为显学更是只有一百多年。今天世界各地的高校中所教授的 经济学已经同几百年前亚当·斯密等一批学者从事的经济学研 究大为不同。或许普通人尚能阅读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著作, 但是数学、统计学及一系列计量方法的应用已经让大多数非专 业读者对经济学论著望而生畏。此外,在普通人眼里,经济学 带给社会的影响却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2008年西方金融 危机以后,由于未能对这场危机有所反应,现代西方经济学陷 入信任困局中。非经济专业学者的指责、经济学家自我的反思 都大大降低了经济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这使得经济学 知识中的真知灼见、经济学的真实面貌被社会所忽视了。事实 上,隐藏在现代经济学技术化的表达背后,是经济学家对于现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II 实的热切,对于生活的憧憬,对于普通人的关怀。作为一个经 济思想史研究者,梁捷博士试图向普通读者展现现代经济学的 生动之处。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已经是梁捷博士继《西方经济思 想通识》《梁捷西方经济思想史讲稿》之后的第三本经济思想 史著作。前两本著作分别是梁捷博士面向经济类专业学生和非 经济类专业学生写作的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而《经济学家都 干了什么》则面向更为广泛的普通读者。这本书在内容上也更 多地以现代西方经济学为内容,特别是有大量的篇幅聚焦在“二 战”以后的经济学家。在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上,梁捷博士一 贯注重经济学家所处的历史、经济学家的生活际遇,试图在历 史与生活两重外在维度揭示经济学家对理论的洞见。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为经济思想史研究带来重要的启示,同时也是极具趣 味的。比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已经对均衡这一思维方式非常熟 悉,但是他们不会知道,瓦尔拉斯在提出“一般均衡”这一思 想时,却长期不被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英国经济学界重视;比 如科斯对“交易费用”的发现,其意义实际上等同于爱因斯坦 脑海中那辆以光速行进的火车。在《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 书中,梁捷想竭尽全力展示的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各种乐趣: 思维的乐趣、生活的情趣,以及经济学家面对各种困难所表现 出的坚韧。 尽管梁捷博士试图生动地告诉读者经济学家做的那些事 儿,但事实上,作为一位经济思想史研究者,梁捷的工作并不 轻松。经济思想史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项苦差。除了需要 推荐序 III 像其他经济学专业的研究者一样,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和熟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思想史研究者还必须能发现经 济学理论之间,以及经济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关系。 这就要求经济思想史研究者不仅具有基本的经济学思维能力, 还要不时跳出经济学的学科范围,从其他学科,比如哲学、政 治学、伦理学、史学、宗教学等方面回眺经济学领域,从更广 阔的领域鉴别经济理论创新的意义。所幸,梁捷博士知识的渊 博使他能展现他的研究才华,从容完成本书的写作。 最后,希望读者能通过梁捷博士的这本著作,发现经济学 的奥妙,加深理解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并从阅读本书中找到 乐趣。 钟祥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 2021年8月 导 言 这些年来,我一直尝试着从各个不同角度、面向不同人群 讲述经济学。面对的对象,既有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也 有公司白领、投资者、企业家,其中不乏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甚 至怀抱敌意的文艺青年。有人跟我说,一看到“经济学”三个 字就不想往下看了,这三个字似乎与罪恶没有什么两样。我知 道,这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而是专业经济学家长期缺位的后 果。正是由于大众对于经济学普遍存在误解,所以我开始写作 这本书。 经济学说到底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从亚当·斯密 1776年出版《国富论》开始算,至今尚不足250年。相比之下, 数学、物理学都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文学,更是从有人类文 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在这两百余年里,我们生活的 世界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 济学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仍然在进行之中。 当前的主流经济学借鉴吸收了大量最新发展起来的技术, 比如高速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各种来源的大数据、更精准的计 量模型、数字化的历史档案、异想天开的田野实验,还有心理 学、政治学、法学的最新发展等,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所有的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VI 学者都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赶上这些潮流。 我学习经济学已经很多年了,目前还在不断学习。但也 只有年纪大了以后,才对学术和思想的变化有了一点体会。我 刚进大学时学到的很多经济学知识,今天看起来似乎已经完全 过时、完全无用了。而今天很多经济学家正在做的工作,又 是二十年前的经济学家想都不敢想的事。人必须不断学习,同 时又必须继承之前学者留下的丰厚遗产。所以,我想把我这 些年里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心路历程,通过这本书跟大家慢慢 分享。 我经常回想,我进入大学以后,学到的经济学第一课是什 么,是什么促使我开始学习经济学。记得当时就有老师跟我们 说,你们刚开始接触经济学,就应该好好读读亚当·斯密的《国 富论》,也应该读读凯恩斯的《通论》,站得高,看得远,直 接吸收大师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经济学打好基础。 当时我就去图书馆找来了《国富论》和《通论》,商务印 书馆的经典版本。但是打开读了一阵,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 云。这些经典著作到底在讲什么呢?苦恼之下,我只能泡在图 书馆里,尝试寻找一些能够帮我解读这些经典著作的书。很偶 然地,我摸到一本海尔布鲁纳所著的《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 生平、时代和思想》。这本书的书名毫不起眼,却仿佛帮我打 开一扇门。 这本书生动介绍了斯密、李嘉图、熊彼特等七八位经济学 家的生平和思想,深入浅出,活灵活现。读了这本书之后,我 大致了解这些学者的思想脉络,再读他们的原著,感觉容易很 导言 VII 多。后来才知道,海尔布鲁纳这本书原名《世俗哲学家》或《世 俗哲人》,正是西方很多大学最出名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 这次学习体验给我一个启示:学习经济学不妨从一个个具 体的经济学家个例入手,而不一定非要从系统性的理论入手。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经济学家,必然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外部的 引导,才能一步步走上经济学研究的道路。他们在学习和研究 过程中,必然也充满困惑和反思,他们最终的研究著作中却不 一定把这些内心挣扎的东西反映出来。所以知晓这些经济学家 的个人经历,看似没有直接学习理论,走了一段弯路,实际却 可能是捷径,可以预先排练和适应学习经济学可能遭遇的挫折。 从此以后,我就对这些经济学家的个人生平经历产生了兴 趣。从学科角度看,这门学问可以归入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范畴。 研究经济思想史,就是与一个个经济学家对话,了解他们的生 平,也能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学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经济学家的背景、经历、个性等 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大有不同。有些学者的 经历与研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比如凯恩斯多年为英国 财政部工作,非常了解实际宏观经济遭遇的问题,与其他剑桥 大学书斋学者所思考的完全不同。但另一些学者的思想就没有 那么清晰,比如卢卡斯是一个非常技术化的学者,他把宏观经 济学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卢卡斯本人最初却是学历史的, 对于长期经济发展问题有着很深的关怀。这种关怀只有将他的 大量论文、著作拼在一起,才能隐约看出一些线索。 此外,有些学者是高度理论化的,比如博弈论创始人纳什,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视作一名数学家,一直在思考最基本的博 弈问题。而另一些学者极为重视实践,比如发展经济学家赫希 曼,他走遍世界,试图发展出一种符合各国经验、可用于指导 实践的发展经济学。这两类学者的轨迹没有交叉点,但都在不 同维度上加深了我们对于经济学的理解。 基于这些考虑,我将在本书中尝试着介绍和分析29位经 济学家的生平和思想。人物的出场排序,大致按照历史时间顺 序安排,因为经济学的发展也是顺着这样的脉络绵延而下的。 但是也并不绝对。有些学者早慧,年纪轻轻就已经写出了影响 后世的代表作。而另一些学者大器晚成,直到晚年才完成了 不起的著作。所以我们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每个人的生卒年月, 而是应该把他们置于经济学发展的洪流之中,确定各自所处的 位置。 本书写作以马克思作为开端,以贝克尔作为结尾。这并不 意味着马克思之前或者贝克尔之后就再无经济学了,而是包含 了笔者的一些在学术研究中逐渐树立起来的个人认识。 一般的经济思想史著作都会从亚当·斯密开始,将《国富 论》作为经济学的开端。但是这种论点在近几十年里不断地受 到挑战。第一,斯密的《国富论》确实重要,但是它也并非从 天而降,而是可以在英国重商主义和法国重农主义的大量著作 中找到源头脉络。讨论斯密,必然还要继续上溯;第二,斯密 所处的时代,宗教氛围虽然已经逐步褪去,但是仍然保留许多 “遗迹”,在《国富论》中亦有不少体现。而这些宗教氛围到 了19世纪就完全消除了。今天在讨论经济学的时候,我们无 导言 意再将宗教问题纳入其中,而在探讨《国富论》时,这却是一 个无法绕开的问题;第三,斯密所处时代尚未显现所谓的“工 业革命”,经济运作模式与今天存在较大差异。在今天这个后 工业时代,去设想前工业时代的经济思想,是比较困难的。 有鉴于此,我在本书中将越过斯密,直接从19世纪中期 开始讨论。这个时间点,对于大众的阅读和思考,恐怕比亚 当·斯密来得重要。而且它对于经济学本身的范式确立也具有 异乎寻常的意义。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效果已经初步呈现, 铁路、轮船、大型工厂都已出现,工业化的奇迹让人目眩神迷。 1851年,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上展出 了大量工业化产品,尤其是用玻璃和钢铁搭建的“水晶宫”, 完全突破了人们对于建筑的认识。每天都有上万人排队参观世 博会,英国的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 与此同时,工业化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开始不断暴露。 现代化的工厂招募了大量农民和闲散人员,出现了“工人”这 样一个全新的群体。工人的劳作方式与农民的劳作方式截然不 同,必须协同合作,集体劳动,遵循严格的管理模式。在这个 过程中,工人自然也失去了大量的自由。此外,工人还存在失 业问题。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工人就可能会被解雇,暂时失去 收入来源。所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社会问题相继涌现, 有关这些社会问题的思想也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19世纪中期,重要的经济学家可分为两派。一派是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人,以密尔为代表。古典政治经济 学从斯密到李嘉图,传递到密尔的时候,已经高度成熟和完善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当然也包含了一些难题,比如关于价值的 难题,是不可能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内部加以解决的。但密尔已 经尽最大努力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打上许 多“补丁”,使它适用于现实问题分析。 另一派则是反思、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学者,或者说非 主流学者。既然非主流,也就谈不上什么代表性学者了。而其 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李斯特和马克思。 马克思是一位无法被归类的学者,对后来的政治、经济、 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也已经有太多关于马克思的介绍 和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之一, 也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因为学科分工, 后来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变成一门独立学科,与西方经济 学变成两股平行的思想,甚少交流互动,非常可惜。 本书试图重新把马克思置于宏观的经济思想背景之下,从 马克思与密尔的分道扬镳开始探讨经济思想的变迁。这个分岔 点,不仅对于这两位经济学家很重要,对于后来的经济学发展 也很关键。这两派学者的思想都是从斯密和李嘉图传递而来, 关心的社会分配问题也很相似,但是在价值理论上采取了不同 立场。 本书从马克思写起,而没有选择更常见的亚当·斯密。因 为笔者认为,学习经济学真正应该留意的是经济思想的分歧和 转折之处,这是不同思想相互激荡碰撞的关节点。初学者从这 些关节入手,可以迅速理解不同学者的思想进路和价值判断, 从而对于这门学问有一个总体把握。至于经济思想的源头,应 导言 该继续上溯至斯密还是更早的重商主义,那可能并不是非常重 要的问题。本书试图向读者揭示,过去的经济学大师都是如 何思考的。读完这本书之后,读者自然会选择性地迈出自己的 脚步。 学术发展的过程本身是极有意思的。在马克思和密尔之后, 接下来在经济学界发生了所谓的边际革命,一举刷新了经济学 的面貌。可是这一场边际革命的几位主角,既没有延续密尔的 路线,也没有采用马克思的路线,而是另辟蹊径,从外部寻找 思想资源,重构理论,再返身继续探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命题, 终于把古典政治经济学革新成为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几代学者朝着不同方 向进行探索,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分歧。而在这过程中,现 实社会则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和变化,分配不公现象进一步加剧, 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也不断加剧,最终演变成为20世 纪上半叶的两场世界大战。 在经济学内部,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学 界公认的泰斗,他所发展的新古典经济学也成为经济学最主要 的研究范式,一统江湖。这种研究范式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 天。当下的经济学研究,虽然在很多细节上大有创新,但总体 的框架仍未突破当时马歇尔制定的图景。 马歇尔所倡导的这套研究方法,理论堪称完备,在学界没 有碰到对手,但在现实中,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 大萧条期间,遭遇了现实的挑战。1929年,美国陷入了严重 的经济萧条,并且这场危机很快超越国界,传播到了全世界。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依据马歇尔的新古典理论,这场危机应当过不了多久就会自然 恢复。可是几年过去,危机仍然严重,一眼望不到头。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横空出世。凯恩斯出身剑桥, 是马歇尔的门生弟子,新古典经济学的嫡传。凯恩斯在年轻的 时候,也一直致力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但是他也长期为英 国财政部工作,了解经济学理论与具体现实经济之间的差异。 他意识到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无法对经济萧条作出有效的 解释之后,非常大胆地另辟蹊径,另外折腾出一套直指现实的 经济理论,后人将其称为宏观经济学,而把之前马歇尔的理论 称为微观经济学。 至此,推动现代经济学成型的最重要的一批经济学家都已 经陆续登场,所以本书的上篇就写到这里,从马克思开始,到 凯恩斯为止。马克思去世那一年,正是凯恩斯出生的那一年。 所以前后也不过两三代人的时间,经济学本身却发生了天翻地 覆的变化。各个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探索,最终汇总到马歇 尔这里,再经过凯恩斯一变,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通过 本书的上篇对各个经济学家的描述,希望能为读者勾勒出一幅 现代经济学形成过程的图景。在本书的开篇,经济学的图景还 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经济学家还面对很多难以处理的棘手 问题。而到了上篇的终点,到了凯恩斯那里,现代经济学图景 终于完全展露了出来。 很多传统的经济思想研究著作就终止于凯恩斯那里。但是 在我看来,如果只读到凯恩斯,那就太可惜了。经济学发展到 凯恩斯那里,整体面貌确实已经显露,但是如何将其用于经济 导言 分析,并且用于解释我们当下关心的各类问题,其实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经济学在凯恩斯之后,开始飞速地发展。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我们所谈论的绝大多数学者并非职业 经济学家。比如密尔主要为东印度公司工作,而马克思更是一 辈子没怎么从事全职工作,只是偶尔为报纸写专栏谋生。这些 现象并不奇怪。经济学并不像数学、哲学、伦理学等一样具有 上千年的历史,甚至经济学这个名称,也是杰文斯在19世纪 70年代才明确下来的。而经济学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在大 学里被认真对待和讲授,与马歇尔在剑桥的努力密不可分。即 便是凯恩斯,最初在剑桥学习的专业也是数学,而非经济学。 这种现象到了本书的下篇,终于出现了逆转。本书下篇都是职 业经济学家的故事,探讨经济学如何被职业经济学家接过来, 从凯恩斯发展到今天。 本书下篇从熊彼特开始。熊彼特与凯恩斯是同代人,两人 在同一年出生,熊彼特多活了几年。凯恩斯是个开创者,开辟 了宏观经济学这个领域。而熊彼特却是一个同等伟大的综合者, 将之前不同流派的经济学融为一体。而且熊彼特还是一个经济 思想研究者,对经济学本身发展给出了清晰的方向。所以作者 希望读者能从熊彼特开始,再一次全面审视经济学,从传统意 义上的经济学转向现代经济学。 熊彼特的弟子萨缪尔森贡献了一本极为经典的教科 书—《经济学》。这本书的第一版在1948年出版,到萨缪 尔森2009年去世之前,更新了十九版,影响了数以百万计 的学习经济学的学生。萨缪尔森第一次把经济学划分为微观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门类,微观经济学以马歇尔的理论 为框架,宏观经济学以凯恩斯的理论为框架。这两套框架存 在差异,同时也有高度的联系。萨缪尔森一直倡导寻求宏观 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将这两套经济学综合为一整套逻辑一致、 概念自洽的系统。 在萨缪尔森之后,无数学者都在延续这项工作,直至今天。 学者间对此还存在着一些争论,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学已经实 现了综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工作;而另一些学者则拒 绝承认这一点。但是这两派学者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至少两者 所使用的分析工具是高度相似的,只是在一些关键性假设以及 政策建议上,还存在分歧而已。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这都 只是一些无伤大雅、可以被解决的小分歧而已。 与此同时,经济学的重心终于从欧洲转向美国。经济学的 研究环境,也日益收缩到大学的经济系之内。经济学的主要成 果,也不再是厚厚的专著,而主要是发表在专业学报之上的精 练的论文。经济学的研究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数学工具。这表 示经济学研究越来越严密,不再使用那些模棱两可的文字。但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经济学研究越来越专业,树立了门槛, 那些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很难了解经济学的最新进 展。经济学终于从一门大众关心的学问,变成了一门象牙塔里 的学问。 很多经济学者都在不断做着充满技术含量的专业修补工 作,夯实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阿罗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位。 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所面临的经济学场景,与我们今天所 导言 见的经济学已经几无二致,只是还有一两朵乌云笼罩在头顶。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数学证明。一 般均衡理论是19世纪后期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所提出的,他 认为在整体经济框架下,存在着一套价格系统,能够使无论 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所有在经济理性指导下行动的经济主体 都处于均衡状态,此时,每个市场都达到出清的均衡状态, 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的稳定状态。瓦尔拉深刻地意识到这 种思想对于经济分析的意义,并且描述了它所引致的一系列 结论。只是限于数学工具的发展,瓦尔拉没有办法在数学上 对这种理论加以严格证明。瓦尔拉以及后来所有的经济学家, 都认为这种理论必定是正确的。到了阿罗的时代,最新的不 动点理论刚刚被发明出来,阿罗就敏锐地意识到它的意义, 用它在数学上严格证明了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学的基石就此 奠定。从此以后,经济学家再也不用担心新古典经济学的大 厦有崩塌的危险。后来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也全都建立在这 种一般均衡理论之上。新古典经济学这套范式,从逻辑角度、 数学角度看,变得越来越严密,几乎无懈可击。这套理论不 太可能从内部被推翻,而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要做的工作,就 是思考如何用它来解释外部世界,与现实分析相契合。当理 论与现实之间存在比较明显差异的时候,就有必要发展出一 些新理论,有效地将这些鸿沟填平。 当然新理论可能有不同的形式。它可能是抽象的数学形式, 从而为经济学提供形式上的分析工具。纳什做的就是这样的工 作。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最根本的策略选择问题,然后提出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概念,并且衍生出博弈论这个震 动整个社会科学界的新兴分析工具。纳什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所 做的数学研究会对经济学有影响,而且是巨大的影响。博弈论 被非常完美地容纳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之内。今天,几乎 每个经济学家都习惯使用博弈论工具来分析经济学问题,这是 我们与马歇尔、凯恩斯等前辈学者最显著的差异。 也有一些学者并不主张从数学工具入手,而是直面现实, 从现实经验中提炼理论,芝加哥大学的科斯是其中的典型代 表。科斯不像萨缪尔森那样飞速地写作,也并没有创造理论 填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空白点的抱负,他只是想通过观察现 实世界,提出真正具有解释作用的概念和分析角度。他的耐 心取得了巨大的回报,尤其是他在1960年一篇文章中提出的 被后人称为“科斯定理”的观点,直接推动了好几个重要的 研究方向。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谱系中,本书把终 点落在了贝克尔这里。贝克尔是芝加哥学派的集大成者,也 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兴趣极为广泛,尝试着把 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各个领域,家庭问题、歧视、犯罪、 时间分配等,任何生活中的问题,经济学都能对此提供自己 的意见。而贝克尔所使用的工具又高度同质,也就是标准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贝克尔强行推广新古典经济 学的适用范围,内容上包容一切,形式上丝毫不让,这种姿 态让他获得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称号。通过贝克尔的工 作,经济学的地位逐渐达到顶峰,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冠”。 导言 但是“经济学帝国主义”过度扩张,很多隐患其实也已经包 含其中了。 本书下篇的讨论就到此为止,从时间点来看,大约停留在 20世纪90年代。下篇从熊彼特开始,到贝克尔结束,这段岁 月也是经济学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时代,经济学由粗转 精,由思考社会基本问题的哲学玄思转变为指导日常生活的数 学模型,变化不可谓不大。对于初学者而言,也只有了解这一 阶段经济学变化的内在逻辑,才能理解当前经济学模型与之前 马克思、凯恩斯等深邃思考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本书写到贝克尔为止,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从此停滞不前, 再没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学者。正好相反,最近二十年里,经济 学又一次发生巨大变化,精彩程度并不亚于本书下篇所涵盖的 时期。 之前提到,经济学帝国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拓展到极致, 经济理论也处于最为丰盛的阶段,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笔者 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经济学的学习。我初学经济学时的困惑就 是,经济学帝国主义过于强势,遭到很多其他学科学者的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是否足够可靠,能否经得起众多 其他学科的围攻?同时,经济学理论已经过于繁荣,目所能及 的范围内,需要填补空白的理论都已经被当时的大师名家所完 成。后来的学者如要继续工作,似乎只能做一些前辈学者来不 及完成的拾遗补阙工作。如此一来,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就 极为有限了。 而且我读到经济学方法论大师马克·布劳格的名作《经济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学方法论》。布劳格的书写于20世纪90年代,亦是写到贝克 尔为止,布劳格也对经济学的发展前景表示忧虑。贝克尔的工 作已经将经济学方法推广到极致,而且受到了反弹。贝克尔这 些理论,从逻辑上看,自然无懈可击,毕竟已经经过好几代经 济学者的精心锤炼。但是这些理论能否经得起现实的检验,颇 令人担心。当时各个门类的数据都很匮乏,实证检验极为困难, 故而大家只能求助于贝克尔这套理论模型。而只要研究条件、 研究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学的面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正如布劳格所预期的那样,经济学的整体面貌在最近二十 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从超大型设备转变成我们 每个人桌上的笔记本,各行各业的数据大爆炸,大到宏观经济 统计,小到每日PM2.5浓度,全都成为人人可以获得的数据。 并且用计算机处理数以万计的数据,更是在刹那间就能完成。 这种研究工具的变化,使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出现了巨大的 变化。 这二十年里,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从模型分析转向实证检验。 经济学家不断开发新的模型,寻找新的数据,运用各种奇思妙 想来构建实证模型框架,用它们来检验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经典理论。很多经典理论经历了实证检验,变得更为稳固可靠, 人们对它们的实际作用方式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另一些理 论与实证结果不符,于是也给了后来学者修正理论、补充理论 的无尽动力。 随着研究工具的发展,也有一些全新的经济学理论被构建。 例如,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就对经典博弈论模型作出了重要的补 导言 充。这在缺乏实证研究工具的年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但是最近二十年的经济学发展,是否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新 古典经济学,甚至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呢?我的看法是否定 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贝克尔的时代就已经臻于完善,基本 不可能撼动。实证研究对于过去经济学理论的挑战,主要目的 是修补,而不是颠覆。事实上,绝大多数新兴的实证研究都有 助于完善传统理论,使其与现实更为接近。实证研究方法填平 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而新古典经 济学理论由此更为强大,不可动摇。 所以,要理解当下很多经济学家的工作,也有必要了解经 济学最近二十年的重要进展。但是这项任务已经超出本书的边 界。笔者认为,最近二十年的时间还是太短,很多新兴的实证 研究结论尚未经历时间考验,还不是那么可靠,不足以达到盖 棺定论的程度。此外,新兴实证研究的主要理论对象,仍脱不 出数十年前那些经典理论的窠臼。此外,新兴实证研究的主题 过于零散,也还没有集中到某几个点上。 如果说之前的经济学研究处于“英雄时代”的话,当下的 经济学研究则处于“混战”状态。我们固然能找到很多大量发 表论文的学术“明星”,但是他们最终能否成为与马克思、马 歇尔、凯恩斯、熊彼特等巨星相提并论的大师,仍然需要更多 的时间来证明。 所以,本书的探讨从马克思开始,到贝克尔为止。本书所 涉及的这二十多位经济学家,都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学英雄。他 们每个人都提出了重要的经济学思想,构建了重要的经济学理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论,不仅影响了后来者,也推动了整个经济学科的发展。 如果你想探究经济学的思考方式、经济学家看待世界的独 特视角,那么不妨从这些经济学英雄入手。他们每个人都富有 个性,热爱学术,积极地投身其中。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经济学, 正是所有这些英雄用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共同谱成的史诗。也希 望你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分享他们的智慧,感受使用经济 学来认识世界的快乐。 梁捷 2021年5月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现执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并担任亚际书院等机构的研究员,《看理想》嘉宾。个人研究兴趣包括中西经济思想史、道德哲学等,曾在《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月刊》、《财经研究》、Journal of Neuroscience、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西方经济思想通识》《调适与维新》《梁捷西方经济思想史讲稿》等。
  • ● 与教科书完全不同的写法,教你掌握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 用生动形象的传记故事,打破你对经济学的误解和偏见
    ● 从马克思开始,娓娓道来29位经济学大师的生平与理论

    入门者,借助它,打开经济学的大门
    专业者,借助它,系统化经济学思维
more >
  • 上篇 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

    1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 2

    2 密尔:工资决定理论 / 15

    3 李斯特:后发国家的发展理论 / 23

    4 杰文斯:边际效用理论 / 29

    5 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 / 37

    6 门格尔:主观主义 / 46

    7 庞巴维克:奥派方法论 / 52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XXII

    8 帕累托:福利的标准 / 59

     9 施穆勒:历史主义研究法 / 66

     10 马歇尔:需求与供给的局部均衡理论 / 72

     11 庇古:福利经济学与分配理论 / 80

     12 维克塞尔:利息理论 / 87

     13 费雪:现代货币理论 / 94

     14 凡勃伦: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 103

     15 凯恩斯:凯恩斯主义的框架 / 109

    目录

    XXIII

    16 熊彼特: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方法 / 128

     17 米塞斯:自由主义理论 / 147

     18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 156

     19 琼·罗宾逊:马克思主义与新古典

     经济学的综合 / 167

     20 萨缪尔森:现代经济学的体系 / 172

     21 纳什:博弈论 / 179

     22 索洛:长期增长理论 / 184

     23 阿罗:现代一般均衡理论 / 192

    下篇 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24 科斯:科斯定理和制度经济学 / 199

     25 赫希曼:非均衡增长理论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