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1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055600
出版日期:2002.09.01
印刷日期:2002.08.30
图书责编:宋成斌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内容包括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实动因、多姿多彩的地下建筑、地下空间的构筑与环境、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技术。
1997年前后,我们参加了中国工程院关于“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及对策”的研究工作。这个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城市主要领导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现。研究成果主要是咨询性质的报告,提供给领导及领导机关参考。 当时,我们就认为,关于城市地下空间的问题,除了为决策者提供咨询报告,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外,还有必要将地下空间方方面面的知识向广大群众普及。正巧,这时中国工程院委托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暨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院士科普书系,向我们约稿,我们便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这本书吸收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及对策”的研究成果。为此,我们诚挚地感谢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全体同志。 该书定名为《地下城市》,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城市都在地下。未来城市的模式应该如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山水城市”,一种具有山水物质环境和精神内涵的理想城市。这必然要求城市有广阔的开敞空间,很高的绿化水平,但又不能无节制地扩大城区,过度耗费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只有开发地下空间,把那些可以转入地下的设施尽量转入地下,特别是那些最有碍于环境的设施放到地下去,腾出地面用于城市的美化和绿化,扩大城市的开敞空间,逐步形成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地下空间协调发展的立体化的新型城市。 由此可见,未来的城市中,地下空间是整个城市的重要部分,它承担了重要和众多的城市功能,连片成网的地下建筑宛如一座地下的城市。合理而充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必定会使地面的城市空间更宜人、更舒适、更美好。 钱七虎2001年9月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实动因7
2.1巨大的空间资源12
2.2能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3
2.3寄与厚望的地下交通14
2.4走向自然的城区生态环境15
2.5地上地下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17
3多姿多彩的地下建筑19
3.1地下交通系统19
3.2地下商业街26
3.3地下公共建筑28
3.4地下公用设施33
3.5地下储存空间39
3.6未来城市的大致轮廓46
3.7未来城市中的生活51
4地下空间的构筑与环境55
4.1地下空间所处的地质环境55
4.2地下空间的开挖60
4.3地下空间的支护70
4.4地下空间的防水82
4.5地下空间的采光93
4.6地下空间的声环境101
4.7地下空间的热湿环境102
4.8地下空间内部的空气质量106
4.9地下空间的心理环境116
5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技术118
5.1地下空间的抗震能力119
5.2地下空间的抗爆能力124
5.3地下空间抗核爆炸的能力127
5.4地下空间抗常规武器的能力135
5.5地下空间防化学事故的能力140
5.6城市地下空间内部的防灾技术147
黄河是什么样一条河流
1
1.1从全球眼光来看黄河1
1.2黄河概况10
2什么时候才有黄河——黄河的
地质发育史22
3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