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
下载更多课件、素材包资源,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qhdxcbs

作者:何庆、洪燕云

定价:33元

印次:1-14

ISBN:9787302195672

出版日期:2009.03.01

印刷日期:2023.07.31

图书责编:苗庆波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 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论述了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性研究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一直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如何进行创造以及开发人的创造力,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因此如何抓住瞬间的“灵感”进行科学的创造,使工程技术人员(或大中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专利、媒体等信息进行二次创新的技术研究与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顺应上述需要,作者结合多年的科研及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经验,通过实例,对创造性开发的规律、功能、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创新性开发工具、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诱导人们(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学生)创造力的爆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来研究创造学,发表10多篇创造性思维、新产品开发论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已有的创造经验和大学生创业、创新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经整合而成的一本具有学科交叉的技术性论著。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介绍了创造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第2章分析了人的创造力因素,旨在说明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第3章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特征,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训练; 第4章分类论述了创造技法及其应用; 第5章介绍了创新开发的软、硬件及现代设计平台,描述了创新模块应用实例; 第6章对大学生创业计划的策划与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设计; 第7章阐述创新教育的必要性,研究了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材料,由于篇幅所限,有些文献和资料的作者和单位未能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概述

1.1创造学的特点

1.1.1创造学的含义    

1.1.2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1.1.3创造学研究与作用

1.2国内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1国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2国内创造学研究概况

第2章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2.1人的创造力  

2.1.1创造力分类

2.1.2创造力模型

2.1.3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

2.2开发人的创造力

2.3创造力评估

附录创造力自我测试题

第3章创造性思维开发

3.1认识创造性思维

3.2创造性思维开发训练

3.2.1灵感思维

3.2.2发散思维

3.2.3侧向思维

3.2.4收敛思维

3.2.5求异思维

3.2.6其他思维方式训练

附录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联邦快递创业之路 

第4章创造技法

4.1联想创造法

4.1.1缺点列举法

4.1.2希望点列举法

4.1.3特性列举法        

4.1.4类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创新法

4.2.1智暴法

4.2.2头脑风暴法

4.2.3德尔菲法

4.2.4提问法

4.3组合、分解创造法

4.3.1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态矩阵法

4.4信息传媒创造法

4.4.1综合信息进行创造

4.4.2专利利用法

4.5其他创造方... 查看详情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
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