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2元
印次:1-10
ISBN:9787302229698
出版日期:2010.07.01
印刷日期:2016.08.04
图书责编:王青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近年来计算机审计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全书分三篇共12章,重点介绍计算机数据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第一篇是基础篇,给出了开展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必备知识;第二篇是采集转换篇,阐述了计算机数据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数据采集转换,以数据库数据采集为重点,介绍了采集转换的策略、采集技术方法以及清理转换和验证的主要技术方法;第三篇是分析应用篇,阐述了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数据分析处理,以查询型分析技术为重点,介绍了数据分析的内容、模型和主要技术方法。 本书对于从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学习研究计算机审计理论及应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以及对计算机数据审计感兴趣的其他人员有参考价值。 随书附带光盘提供了《审计数据采集分析3.0》正式版软件及用户手册,可供读者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审计信息化、数据化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和一种发展趋势。当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以金审工程为依托,以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基础,着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目的是促进公共管理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促进公共管理绩效的进一步提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建立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除了计算机和网络等物质条件外,更需要广大审计干部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审计工作实际的先进技术方法。要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重视信息化的工程建设,还要创造条件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让掌握先进技术的人员发挥更大作用。 2001年,审计署开始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其目标是使参加中级培训的审计人员成为计算机审计骨干,标准是“五能”,即:一能打开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二能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导出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中并转换成为审计人员可阅读的数据格式;三能使用具有查询分析功能的通用软件或审计软件来查询、分析数据;四能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网络;五能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2001年印发了中级培训大纲,编写了中级培训教材;2007年又对中级培训大纲进行了修改。 近10年来,审计署举办了29期集中培训,同时指导地方审计机关参照审计署的模式自行培训,组织了42次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共有3314人通过了严格的考试。这些同志中的绝大多数在审计一线发挥了骨干作用,更重要的是经过强化训练,建立了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开展审计的思维,建立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用于审计工作的思维,提高了这...
1.1 计算机数据审计的特点1
1.1.1 计算机数据审计的理论基础1
1.1.2 计算机数据审计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2
1.2 计算机数据审计的流程3
1.2.1 调查阶段3
1.2.2 数据采集4
1.2.3 数据验证、清理和转换4
1.2.4 建立审计中间表4
1.2.5 把握总体,选择重点5
1.2.6 建模分析5
1.2.7 延伸、落实与取证5
思考题6第2章 计算机数据审计基础知识7
2.1 审计数据的分类7
2.1.1 数据库类型的数据7
2.1.2 非数据库类型的数据8
2.2 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技术架构8
2.2.1 非集中式架构9
2.2.2 集中式架构9
2.2.3 分布式架构10
2.2.4 客户机/服务器架构10
2.2.5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11
2.3 信息系统的开发12
2.3.1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12
2.3.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14
2.4 数据审计常用文档17
2.4.1 数据字典和数据库表结构17
2.4.2 业务流程图22
2.4.3 数据流程图23
2.5 常用数据库简介25
2.5.1 Access25
2.5.2 Microsoft SQL Server26
2.5.3 Oracle27
2.5.4 DB228
2.5.5 Sybase29
2.6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29
2.6.1 SQL简介29
2.6.2 SQL的基本语法30
2.6.3 SQL的实现环境33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