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340720
出版日期:2014.07.01
印刷日期:2023.03.10
图书责编:闫红梅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P2P流量识别技术。首先综述了P2P流量识别技术现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作者提出的6种P2P流量检测模型: 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P2P流量识别模型、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P2P流量识别模型、基于BP算法的P2P流量识别模型、基于多重特征分类的P2P流量识别算法、基于SVM的P2P流量识别方法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基于流特征描述的模糊识别算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上述模型和算法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科研项目研究的成果结晶,书中内容都来自具体的项目,有很好的工程基础,特色是学术与具体的工程应用相结合。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研人员的参考书,同时可作为研究生、博士生及教师论文写作的参考书。
课题负责人孙知信、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03,2006), 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8),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009),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学术带头人(2006)。 江苏省微型电脑应用协会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通信协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Computer Communication、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刊物审稿人。199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2年10月在汉城国立大学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2年11月博士后出站。2005年被评为教授,至今在南京邮电大学任教。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多媒体通信等。
P2P网络服务的概念最早于1969年由Steve Crocker提出,每个参与P2P网络服务的主机都称为一个Peer,由PeertoPeer连接构成的网络就称为P2P网络。P2P网络不仅能提供快速高效的文件共享、低成本高可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共享,而且具有强大的网络连通性,以及更直接、更灵活的信息传送能力。然而,P2P网络在提供高效快速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 P2P对传输速度的需求高,且P2P应用的数据交换具有一对多、突发性和分布式特性,P2P用户的超大容量下载消耗了大量带宽; 其用户抢占了60%~80%的网络带宽,容易引起企业及ISP瓶颈链路的阻塞; P2P 用户不分时段地进行高速下载,增大网络设备的负荷,容易造成高峰时段的链路拥塞等。随着P2P应用的快速发展,P2P指数级增长的数据传输使得网络带宽资源更加紧张。因此,为了确保其他正常网络用户的服务,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P2P技术的优势,对P2P流量进行分类、识别就成为目前业内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书作者从2004年开始研究P2P流量识别的相关技术,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的资助,取得了以下成果。 (1) 立足于P2P协议最基本的特点,研究并总结出P2P流量的多个统计特性,提出了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P2P流量识别模型(SWP2PIM),并建立了P2P流量识别与控制仿真系统,详细内容在第2章中阐述。 (2) 根据P2P独有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P2P流量识别模型(P2PCNTI...
1.1P2P形成背景及概念
1.1.1P2P产生背景
1.1.2P2P概念
1.2网络拓扑结构
1.2.1网络拓扑结构概念
1.2.2传统网络拓扑结构
1.2.3P2P网络拓扑结构
1.2.4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模型的区别
1.3P2P业务
1.3.1P2P业务特征
1.3.2P2P的主要应用领域
1.4P2P流量识别
1.4.1P2P技术应用困境
1.4.2P2P流量识别研究意义
1.4.3P2P流量识别研究现状
1.5本书的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P2P流量识别模型(SWP2PIM)
2.1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P2P流量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
2.1.1滑动窗口机制
2.1.2滑动窗口机制在P2P流量识别模型中的定义
2.2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特性量化
2.2.1滑动窗口机制在流量特性量化中的应用
2.2.2P2P流量连续性量化
2.2.3P2P流量多连接性量化
2.2.4P2P流量协议混合特性量化
2.2.5P2P流量端口离散性量化
2.2.6输入/输出均衡性量化
2.3一次P2P流量识别策略
2.4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二次P2P流量识别策略
2.5基于滑动窗口机制的P2P流量识别与控制仿真系统
2.5.1系统概述
2.5.2系统各模块结构
2.6SWP2PIM系统功能测试
2.6.1P2P软件流量分析
2.6.2传统C/S软件流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