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云浩
定价:29.8元
印次:1-4
ISBN:9787302452973
出版日期:2017.01.01
印刷日期:2023.03.10
图书责编:张民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通过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以别开生面的经典案例——吹响工业4.0时代号角的汉诺威小镇、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异同、富士康如何从“血汗工厂”转型为智慧工厂、智能产品的波澜、谷歌神秘黑科技、亚马逊全自动化工厂,以及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图景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读者一一细解新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变革。 广大读者既可以把它看作一本科普性的趣味图书,也可以用它更系统地梳理自己的现有知识框架。它适合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每一个人阅读。 本书告诉读者,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创新,而且这个创新所引发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新工业革命,而是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创新将不再局限为一种有意识的努力,它将成为新时代赋予人类社会的本能。
刘云浩,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ACM Fellow,IEEE Fellow,ACM中国理事会主席。1995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刘云浩教授围绕传感网、工业互联网、室内定位等领域开展工作,率先提出自组织弱联网理念,在世界上首次设计和实现了基于RFID的非测距定位算法,将室内定位精度提高到毫米级,相关论文累计他引超过12000次。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副主编,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和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编委。2010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被TCP/IP发明人之一、图灵奖获得者文顿瑟夫(Vinton Cerf)授予ACM主席奖(ACM Presidential Award),是该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人。2014年获得ACM MobiCom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2015年成为美国ACM Fellow与IEEE Fellow,2016年获得物联网青年成就奖。
1685年,按照古人出生就算一岁,过了年就两岁的习惯,45周岁的蒲松龄已经结结实实地算是年近半百了。躺在病榻上,他已不敢计算自幼被誉为神童的自己是第多少次科举落第。还能再参加科举考试吗?心灰意冷的他开始每天在门口摆摊,半卧半躺,听路过或者慕名探访的人讲述奇闻异事。一年多以后,蒲松龄终于打起精神并站了起来,在大门贴上“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再次踏上科举征途。那个时候,他所不知道的是,今后还要历经的十几次科举考试他依旧名落孙山,有时失败的理由甚至让人难以理解: 卷面格式不对、抄写违规……似乎霉运总是环绕着这位几百年一出的奇才。但是他一直力争保持每天听人讲故事的习惯,持续了20多年。他把听过的故事加以整理和润色,并经过了大量的再创作,终于在76岁离世之前留下一本旷世“闲书”——《聊斋志异》。 这本“闲书”使他成为清朝文学史上与曹雪芹齐名的人物,远远超过那些中进士的同辈。而他这本“闲书”的创作方法,也是今天的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巨大创新红利——Crowdsourcing (目前尚无准确的中文对应词,可以称为群智或者众包)。 创新需要红利吗?需要,太需要了,因为,创新太难了!不是每次与前人不同的做法都能被称作“创新”,那些碰得头破血流的尝试往往被称为“乱搞”或“没经验”。但正是那些凤毛麟角的有效的“突发奇想”,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发展到农耕文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又走到今天。 但是在我们刚刚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历程中,往往也只有专家们才有话语权,才有可能把他们的突发奇想变成现实;大多数人,也许在泡澡、锻炼或者睡前“思考人生”的时候会突然感觉自己想到了些什么,不过睡...
第一章 工业4.0的“网红”养成之路/7
1769年,蒸汽机出现;1869年,电气动力开始取代蒸汽动力;1969年,互联网登场……历史的发展看起来正遵循着某种神秘的规律,下一个转折点会是当下的网红“工业4.0”吗?
1769,1869,1969……/9
天佑的工业小镇/15
工业4.0三教父/21
第二章 当汉诺威遇到波士顿/27
德国的工业化道路就像他们的虎式坦克般稳重,美国的工业化道路却另辟蹊径从互联网入手。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该如何站队?
布局——德国虎式出动/29
出征——美国队长的实力/37
站队——德国人还是美国人/44
第三章 互联与智能:工业革命升级技能点/53
你也许知道摩尔定律,可是你听说过吉尔德定律吗?梅特卡夫定律呢?后两者同摩尔定律一起将我们带入了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数字化漫山遍野,网络化在上面“野蛮”生长,结出智能化的果实。
无处不在的物联网/56
不是人工智能的智能/68
第四章 不食人间烟火的未来工厂/81
富士康如何摆脱“血汗工厂”的称号?天津爆炸事件可以预测和避免吗?为什么机器有时候可以轻而易举帮我们解开千古难题,有时候又“笨”得如同一只猩猩?人类使用机器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血汗工厂”的转型/83
消防官兵的逆行/88
智慧从深度互联开始/92
第五章 一大波智能产品正在靠近/99
一件普普通通的产品,一旦刻上个人的、私有的和独特的印迹,其价值就大不相同,仿佛一件量产之物一下子就成了世上的...
本书作者刘云浩教授是国家杰青,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ACM Fellow,IEEE Fellow,ACM中国理事会主席,在工业物联网相关领域开展了近二十年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丰硕成果。基于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对互联时代、新工业革命大潮的深刻理解,刘云浩教授在本书中分析了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脉络,用别开生面的经典案例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为读者一一细解新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变革,并描绘了未来互联网的技术蓝图。
本书不仅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同时也是一本广度与深度兼备的用心之作。作者极其广博的知识积累、清晰明朗的逻辑框架、深入浅出的幽默讲解、入木三分的精准剖析,无不令人醍醐灌顶、拍案叫绝。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解开对这场新变革的种种困惑与谜团,也可以帮助读者更系统地梳理自身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从而带来更多深入的思考,不同职业和学术背景的人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对自己特别有用和有启发的部分。推荐每一位想深入了解新工业革命这一伟大变革的有心读者阅读,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开启各个领域的专业智慧,共同迎接智慧革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