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8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00923
出版日期:2022.07.01
印刷日期:2023.05.26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形式语义学是在做什么?它的哲学假设是什么?它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些方法如何反映它的哲学的和逻辑的起源?维特根斯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维特根斯坦关于伦理的看法是什么样的?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与蒙塔古的“普遍语法”之间真的无法调和吗?本书作者试图通过10多篇论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解答。 本书通过挖掘形式语义学的哲学与逻辑学假设,探讨形式语义学的学科地位,为形式语义学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通过探索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思想资源,为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哲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此外,本书还深入讨论了维特根斯坦的伦理思想,为维特根斯坦的伦理观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对于那些希望了解形式语义学以及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学者而言,本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司马亭(Martin Sokhof),阿姆斯特丹大学荣休教授,清华大学金岳霖逻辑学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欧洲研究基金委副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与荷兰科学基金委“中国委员会”主席。研究领域包括哲学语义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等。合作论文“动态谓词逻辑”被评选为1991年分析哲学十佳论文。
前言 《走向意义: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汇集了过去20多年来我独立完成的 若干论文。这些论文讨论了形式语义学的本质和维特根斯坦哲学这两个不同但相 关的主题。 我受过哲学和语言学的训练。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开始从事自然语言的 形式语义学工作,大概工作了25年。在这一领域,我的研究是一项合作型的事业。 早期,我与耶罗恩·格罗内迪克(Jeroen Groenendijk)合作,后来与弗兰克·维特 曼(Frank Veltman)合作,再后来又与扬·范·艾克(Jan van Eijck)和汉斯·坎普 (Hans Kamp)合作。这项事业涉及疑问句的语义和语用、动态语义学、信息和 话语,以及其他一些主题。 21世纪初,我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问题,它更注重方法论和哲学的本质: 形式语义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智力事业?它的哲学假设是什么?它采用了什么样的 方法,这些方法以什么方式反映了它的哲学起源和逻辑起源? 多年来,维特根斯坦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先是在教学方面,后来又在 研究中。在这一领域,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维特根斯坦关于伦理的看法,以及他 关于宗教信仰、美学和神学的观点。我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是2002年出版的《世 界与生活为一》(World and Life as One),该书专门研究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工作,尤 其关注伦理与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后来,我的研究集中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工作上。 我感兴趣的这两个领域可能看起来毫无关联,但我觉得,并且现在仍然觉得,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几年前,我受邀为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语言和计算研究所 ...
意义、解释与语义学 1
手还是锤子?
——论语义学中的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 23
人工语言的作用 57
自然语言能否在一个形式系统中被理解? 70
美好生活与虚拟自我 88
没有希望或恐惧的生活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关于美好生活观念的斯多葛因素 97
对纯粹的追求:新维特根斯坦的另一种视角 117
哲学的终结?
——挑战自然主义的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视角 140
伦理与道德、原则与实践 167
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一个备选方案? 185
意义的体系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与形式语义学 210
译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