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597759
出版日期:2022.03.01
印刷日期:2023.12.25
图书责编:刘晶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的内容延续了刘哲作品以往的写作风格,贴近实际,引人深思。这些文章在司法工作者中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传达的理念不仅得到了一线司法工作者的认同,而且还在整个司法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尤其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同名文章,被**人民检察院原文推广到全国的检察系统研读学习。刘哲的系列文章所传达的理念,体现了新一代法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本书集精华文章之大成,将前述作品的核心理念精心摘编,是一线司法实务人员案头的点睛之作。作者力图传达这样一种信念,即司法的观念,是那些深植于司法官内心的东西。 就是那些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习惯性思维中的“习惯”,是从骨子里影响司法行为的东西,是司法者的价值观。
刘哲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曾办理山西溃坝案设计并组织研发刑事公诉出庭能力培养平台著有《检察再出发》《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治无禁区》《司法观》《法律职业的选择》《司法的长期主义》《司法的趋势》《认罪认罚50讲》等。
序 言 我们对正义有什么感觉? 正义感是人们对正义的一种感觉。 那我们现在对正义有什么感觉呢? 我们心中的正义在现实中能够实现吗?对于现实中呈现出 来的所谓的正义,我们认可吗? 从这个意义来说,正义感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它也是一种 非常具体的客观存在,它可以具化为一些有关的社会制度、法 律体系、司法程序和伦理观念。这些因素,可以组合为生产正 义的产业链。 从这个意义上讲,正义是一个产品。 它是通过社会规则体系而产生的一个个确定、具体的关于 社会关系的结论,包括罪与非罪、罪刑轻重、有权无权、权利归属、 平等待遇、程序安排,等等。 这些结论关乎每一个人的名誉清白、生命自由、财富归属, 正义感 II 没有人会不在意。人们的这份在意就是对正义的一种感觉— 人们渴望被公正地对待。 这些结论有时候和我们是利益攸关的,有的时候根本与我 们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还是气不过,甚至想要打抱不平。 因为它涉及我们的是非观,我们就是对这种不公正看不过去, 我们会有一种代入感。别人的不平,我们会将其假设为自己的 不平,进而心绪难平。这是因为人类结合成一个社会,是有一 些基本的观念来维系的。 正义就是最基本的观念。 干得多的就会多分,干得少的就要少分,这样才能鼓励人 多干活。每个人多干活,这个社会才能富裕,反之,这个社会 就会贫穷和衰落。 打人的人要受罚,偷东西的人也要受罚,这里有一个基本 的规则,这样才能避免弱肉强食,才能建立基本的秩序,才能 避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自力救济...
第一章 观感 / 001
正义的观感 / 002
人性司法观是检察工作的努力方向 / 006
应废除前科制度的“株连”效应 / 010
为什么要羁押? / 013
为什么有人会让家人酒后挪车? / 018
危险驾驶与伪证 / 023
“顶包”问题及其治理 / 028
危险驾驶不敢轻缓化处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038
危险驾驶增加的宏观原因和趋势 / 044
司法的理想主义 / 050
我们的正义感到底是什么? / 062
正义感
VIII
第二章 思维 / 067
当我们谴责醉驾的时候,我们在谴责什么? / 068
重刑主义的思维模式 / 077
司法解释的“法典化”是不是好事? / 085
精神茧房与媒介选择 / 092
为什么说证据问题是难以讨论的? / 097
执法方便与区别对待 / 102
办理与审理 / 106
司法错误与司法责任 / 111
辩护人与辩护律师的区别 / 116
想当然已不能解决实践问题 / 121
目 录
IX
第三章 程序 / 127
正当防卫前移至侦查环节的程序建构 / 128
司法管辖权为什么要以审判为中心? / 137
二审检察机关是否可以提讯? / 143
不采纳量刑建议,就不是认罪认罚了? / 149
部分罪名没有犯罪事实,部分证据不足,应作存疑不起
诉还是法定不起诉? / 155
规则本地化与“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