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从随机对照到自然实验——实验方法论前沿问题研究

本书提供了对可重复性的概念分析,反思了随机对照实验在证据等级中占据的“黄金标准”地位,对自然实验的三种主流定义进行了提炼与评析,并对以随机化为代表的实验分组策略进行了评述。适合科学哲学研究者以及对社会科学中实验方法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作者:任思腾
丛书名: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定价:69
印次:1-1
ISBN:9787302669371
出版日期:2024.09.01
印刷日期:2024.08.01

由于传统的观察式研究不能满足科学发展对因果知识的探究需要,实验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流行病学、生态学等多个传统上非实验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法。随机对照实验和自然实验正是其中最为蓬勃发展的实验类型之一。不同于自然科学中长达几个世纪的实验室实验传统,这些新方法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本书对此类广义实验的特征和性质进行了哲学分析,并通过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典研究案例讨论了随机对照实验和自然实验的设计与应用中的问题,最终尝试构建一个包含多元类型实验的方法论理论框架。

more >

导师序言 祝贺任思腾博士出版《从随机对照到自然实验——实验方法论前沿问题研究》! 任思腾的学位论文在2022年获评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比较完美地体现了我指导博士的理念。①精选学生。科学技术哲学在国内划归哲学的二级学科,但其实理科色彩更为明显。学科性质与之相似的科学技术史,在国内就被划入理科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博士生最好具有理工科的本科背景,当然文科背景的学生也可以在读研期间补学理工类的课程。②论文批改。我通常对研究生的课程论文都会给予细致批改。研究生们很聪明,他们往往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学术写作不再犯同类错误,等到写作博士论文时就会比较顺畅。③课程助教。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时,做过三年的课程助教,博士毕业后回清华从事教学就很顺利。“助教”是从“学生”到“教师”的很好过渡阶段,对于积累教学经验、走上教研岗位很有帮助。④国际课程。我们很幸运,每年夏天至少开设三门暑期课程:与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合办了“清华匹大科学哲学暑期学院”,与伦敦政经学院合办了“清华LSE社会科学工作坊”,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合办了“清华生命科学史与哲学研讨班”。研究生积极参与这些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学术前沿。⑤联合培养。我的绝大多数博士生都申请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到海外名校访学一年,增广见闻,提升科研能力。⑥论文发表。虽然清华大学现在对于研究生毕业已经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但我个人觉得,一方面,对于有志于学术道路的研究生,提前了解“Publish or perish”的学术规则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如果博士论文的两到三个章节能够被期刊录用,也从侧面说明其博士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⑦工作推荐。现在国内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大增,高校学术教职的申请也越来越卷,如果导师能够在研究生的学术起步阶段加以援手,积极帮助推荐工作,可以有事半功倍之效。⑧学术规划。研究生毕业之后,只要有志于学术研究,我也往往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未来科研规划等方面与学生商量,希望“扶上马,送一程”。⑨教学相长。前面写这么多,似乎都是我在“指导”学生,其实我从学生成长中反过来的获益更多。很多博士生的科研很用功,学术很前沿,我“被迫”跟着他们读书与学习,希望自己的学术水平配得上做他们的导师,千万不要“误人子弟”! 任思腾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起在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攻读科学哲学的硕士,2019年硕转博。她本科有很好的理工背景,硕士阶段接受了规范的哲学训练,因此她写学术论文思路清晰、文字通顺,需要我批改的很少。她读研期间勤奋学习,担任过多门课程的助教。她也担任过4门次海外课程的助教,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英文听说读写很综合全面。她2020年申请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而且拿到了伦敦政经学院科学哲学研究中心的邀请函,但很可惜因为疫情的缘故,最终没能赴英国留学访问。但她还是想方设法,积极向伦敦政经学院的Roman Frigg、Johanna Thoma等教授请教。 任思腾刻苦钻研,她博士论文的三个章节分别发表在科学技术哲学的三大刊:《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这三个期刊都是CSSCI期刊,代表国内本专业的最高水准。她投给第 20 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的学术论文被选为三个大会报告之一,这也是近十年以来首次博士生入选大会报告!正因为任思腾的学术表现非常优秀,她于2022年顺利博士毕业,她的学位论文还获评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毕业后也很顺利地获得了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的机会,在学术上更全面地提升自己。 实验方法是当代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例如,在我本科所从事的物理学领域,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迈克尔逊迈雷实验、密立根的油滴实验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实验。但是在很多特殊科学(special sciences)中,例如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心理学、医学、社会科学,很难随心所欲地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为此,特殊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设法使用替代性的实验设计来补足不能进行实验室实验的缺憾。这一类研究的蓬勃发展给相关学科带来了新的成果和研究方向。 任思腾深入研究了“非实验学科”中的主要研究方法: 随机对照实验和自然实验,分析了实验的可重复性与可操控性。本书主要有四个创新点: ①通过重复实验、实验的可重复性、可重复原则这三个不同层次,深入分析了重复性概念,反驳了柯林斯的论断,从而澄清并细化近年来科学中的“重复性危机”问题; ②分析了随机对照实验的因果推理逻辑,批评它在证据等级中的黄金标准地位,建议多种方法和证据的整合; ③对自然实验的三种主流定义进行了提炼与评析,指出定义二(比较法)更加符合自然实验的适用范围和优势; ④对以随机化为代表的实验分组策略进行了评述,指出单凭借随机过程本身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实验者所宣称的消除选择偏误的方法论功能。 任思腾在大学本科时就有科研经验,比较熟悉实验科学的实践,读研期间充分掌握国内外的学术文献,积极探索国际学术前沿。她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已分别被生物学、农学、医学、体育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引用。我阅读她的论文与书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相信,对实验方法论感兴趣的理工科师生,也能从本书受益良多。 我迄今已指导6位博士生毕业,任思腾是唯一获得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按照本书提及的“自然实验”研究方法,她的成功应该主要是因为她的文理基础与个人努力,我的学术指导微不足道。任思腾现在是北京大学的博士后,将来也有志于从事学术之道。我也借此为书作序的机会,祝愿她学术进步、前程似锦! 王巍 2023年春于清华园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钠离子电池新型碳基电极及其界面研...

张俊
定 价:89元

查看详情
互联网域名体系安全技术测量研究

陆超逸
定 价:89元

查看详情
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规律与调节机理...

罗茂辉
定 价:119元

查看详情
高效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丁霄汉
定 价:79元

查看详情
论个人私密信息——以个人私密信息...

张璐
定 价:99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任思腾,女,1994年生。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学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科技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与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实验的哲学和历史研究。

  • 本书通过对重复实验、实验的可重复性、可重复原则这三个不同层次,深入分析了重复性概;分析了随机对照实验的因果推理逻辑,批评它在证据等级中的黄金标准地位,建议多种方法和证据的整合;对自然实验的三种主流定义进行了提炼与评析,对以随机化为代表的实验分组策略进行了评述,指出单凭借随机过程本身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实验者所宣称的消除选择偏误的方法论功能。

more >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历史回顾

    1.1.1随机对照实验与自然实验

    1.1.2相关争议

    1.1.3实验方法论的科学和哲学研究

    1.2研究问题及研究现状

    1.2.1研究问题的界定

    1.2.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1.4本书结构安排

    第2章实验的可重复性

    2.1区分三种重复——历史演进

    2.2作为实践活动的重复实验

    2.2.1重复实验的认知意义

    2.2.2重复实验的实践类型

    2.3实验的可重复性质与实验对象的本体论特征

    2.3.1再议实验者回归

    2.3.2实验对象的本体论差异——人工存在与自然存在

    2.3.3人作为实验对象和一种自然存在

    2.3.4提高可重复性的实践性策略

    2.4作为学术共同体规范的可重复性

    2.4.1否定: 从科学史案例看

    2.4.2重建: 近期议题

    第3章实验的可操控性

    3.1基于可操控性的因果理论

    3.1.1理解因果

    3.1.2基本框架

    3.1.3理论优势

    3.1.4批评及回应

    3.2操控主义因果论的方法论特征及意义

    3.2.1从形而上学转向方法论

    3.2.2因果图

    3.2.3反事实潜在结果

    3.2.4假想实验

    3.3小结

    第4章随机对照实验

    4.1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构和设计

    4.1.1RCT设计的历史回顾及统计学基础

    4.1.2基于RCT进行因果推理的局限

    4.2案例研究: RCT可以构成“判决性试验”吗?

    4.2.1历史回顾

    4.2.2队列研究、准实验和统计观察

    4.2.3实验室证据

    4.2.4小结

    4.3什么是随机

    4.3.1随机化的数学意...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