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引言: 为什么研究颜料史

1.2对几个关键词的简要回顾

1.3相关研究现状

1.3.1清代匠作则例相关研究

1.3.2清代官式彩画相关研究

1.3.3中国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4西方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5颜料史研究的当下困境与未来展望

1.4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2章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2.1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文献述要

2.1.1对“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概念的再反思

2.1.2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一: 整理与汇释

2.1.3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二: 编目与提要

2.2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编纂体例与编修方式

2.2.1画作工料类

2.2.2物料价值类

2.2.3具体工程类

2.3几种重要则例的衍生源流辨析

2.3.1《工程做法》与《内庭工程做法》

2.3.2九卿议定物料价值

2.3.3工部现行则例四种

2.3.4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

2.4清代彩画作相关文献中的颜料名目

2.4.1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中的颜料名目统计

2.4.2清代档案史料中的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2.4.3彩画作颜料名目的年代分布状况

2.5小结

第3章现代科学视野中的清代彩画颜料

3.1古代颜料的科学分析: 方法、意义及局限性

3.1.1古代颜料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3.1.2对实验室工作的反思: 数据的意义与局限性

3.2名与实: 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及其对接

3.2.1颜料的命名方式及其意义

3.2.2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的沟通

3.3科学分析所见清代彩绘颜料数据统计: 1978—2018

3.3.1蓝色系颜料

3.3.2绿色系颜料

3.3.3红色系颜料

3.3.4黄色系颜料

3.3.5白色系颜料

3.3.6黑色系颜料

3.3.7金属质颜料

3.3.8胶料及辅料

3.4小结

第4章清代官式彩画颜料: 基于双重证据的颜料名实考

4.1天然矿物颜料

4.1.1石青/天青

4.1.2梅花青/南梅花青

4.1.3青金石/天然群青/紫艳青

4.1.4朱砂/银朱

4.1.5箭头砂/箭头朱砂

4.1.6马牙砂/马齿砂

4.1.7水花硃

4.1.8红土/片红土/南片红土

4.1.9陀僧/密陀僧

4.1.10包金土

4.1.11无名异/土子

4.1.12云母

4.2有机质颜料

4.2.1靛蓝/广靛花/靛水/煮蓝/蓝靛

4.2.2洋蓝

4.2.3黄栌木/黄芦木/黄卢木

4.2.4烟子/南烟子/松烟/烟炱

4.2.5墨/香墨/徽墨/松墨

4.2.6紫胶/紫矿/胭脂虫红

4.2.7五倍子/五棓子/乌棓子

4.2.8紫粉

4.3合成颜料

4.3.1铜绿/锅巴绿/碱式氯化铜

4.3.2铜青

4.3.3硇砂大绿/硇砂二绿/硇砂三绿/硇砂枝条绿

4.3.4西绿

4.3.5铅丹/黄丹/漳丹/淘丹

4.3.6定粉/官粉/铅粉/铅白

4.3.7洋青/大青

4.3.8人造群青/佛头青/人造绀青

4.3.9普鲁士蓝/洋靛/洋蓝

4.3.10巴黎绿/漆绿

4.4金属质颜料

4.4.1黄金/红金/赤金/大赤金/大赤/田赤

4.4.2黄飞金/红飞金

4.4.3黄泥金/红泥金

4.4.4鱼子金

4.4.5银箔/银粉/飞银

4.5胶料和辅料

4.5.1水胶/广胶

4.5.2贴金油

4.5.3青粉

4.5.4轻粉

4.5.5松香

4.5.6硇砂/硵砂/黑滷砂

4.5.7剉草/锉草

4.6小结

第5章彩画颜料的生产与贸易版图: 1644—1902

5.1从胭脂红到洋青: 西方颜料进入中国

5.1.1贸易档案中的进口颜料

5.1.2宫廷与民间对西洋颜料的接纳

5.2清前期的颜料贸易: 以广州和东印度公司为中心

5.2.1粤海关、十三行与西洋颜料

5.2.2广州外销画中的颜料

5.2.3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颜料贸易(1635—1834)

5.31840年以来的颜料贸易: 通商条约、海关与沿岸贸易

5.3.119世纪欧洲的对华颜料贸易

5.3.219世纪美国的对华颜料贸易

5.3.3近代进出口颜料贸易路线与重要集散地

5.4清朝与亚洲国家之间的颜料贸易

5.4.1与日本间的颜料贸易

5.4.2与朝鲜间的颜料贸易

5.4.3与琉球间的颜料贸易

5.4.4与东南亚诸国间的颜料贸易

5.5小结

第6章几种重要的进口颜料: 来源、贸易与应用

6.1“取彼水晶,和以回青”: smalt

6.1.1Smalt、钴玻璃、钴蓝釉和钴青料

6.1.2科学检测案例所见的smalt 

6.1.3Smalt的中文名称及其变迁

6.1.4Smalt的进口贸易

6.1.5Smalt在清代中国的应用历史

6.1.6Smalt的本土生产

6.1.7本节小结

6.2再造青金石: 人造群青(synthetic ultramarine)

6.2.1人造群青的中文名称及其语源

6.2.2人造群青的进口贸易

6.2.3人造群青在清代中国的应用

6.2.4本节小结

6.3来自德国的“中国蓝”: 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6.3.1普鲁士蓝的中文名称

6.3.2普鲁士蓝进入中国的时间与渠道

6.3.3普鲁士蓝在清代中国的应用

6.3.4普鲁士蓝的进口贸易

6.3.5本节小结

6.4危险的绿色: 巴黎绿(Emerald green)

6.4.1巴黎绿的中文名称及其变迁

6.4.2巴黎绿在清代中国的应用

6.4.3巴黎绿的进口贸易

6.4.4西洋绿色颜料=巴黎绿?

6.4.5本节小结

6.5从“各作泥腊”到“呀囒米”: 胭脂虫红(cochineal)

6.5.1胭脂虫红进入中国的时间

6.5.2胭脂虫红的中文名称

6.5.3胭脂虫红在清代中国的应用

6.5.4本节小结

6.6小结

第7章清代营造活动中彩画颜料的流通与使用

7.1彩画颜料的流通

7.1.1颜料的采买

7.1.2颜料的贮存

7.1.3颜料的支取与奏销

7.2彩画颜料的制备

7.2.1天然矿物颜料的制备

7.2.2人工合成颜料的制备

7.3彩画颜料的施用

7.3.1单色做法

7.3.2调色做法

7.3.3混色做法

7.3.4衬色做法

7.4小结

第8章结论

8.1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使用状况: 历时性综述

8.2颜料对建筑彩画及营建活动的影响

8.3匠作则例对清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

8.4结语: 颜料的身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与彩画作颜料相关的匠作则例目录

附录B清代匠作则例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附录C清代档案史料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附录D实物分析检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统计(1978—2018)

附录E清代物料价值则例中所见颜料价值统计

附录F清代彩画作未刊则例补遗

附录G工部与内廷画作则例用料对比

附录H清代贸易文献中颜料类商品税则辑录

附录I《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中颜料贸易信息辑录

附录J《中国旧海关档案》中进出口颜料贸易信息辑录(1859—1871)

附录K几种重要进口颜料的海关贸易数据统计

附录LWinterthur馆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的颜料XRF分析数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