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与战略部署/

第一节工程教育创新发展趋势/

1. 工程教育环境发展趋势/

2. 工程教育体系发展趋势/

3. 工程教育研究发展趋势/

第二节国际组织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动向/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工程支持可持续发展/

2. WFEO:强调工程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3. ACED:提倡更开放的多样化工程教育/

4. 4TU.CEE:面向未来工程师的创新教育/

第三节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现状与战略部署/

1. 研究方法论/

2. 美国/

3. 德国/

4. 俄罗斯/

第二章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探索/

第一节国际工程教育模式比较/

1. 基于工程实践/

2. 基于问题的学习/

3. 基于开环生态/

第二节我国工程教育模式探索/

1. 清华大学/

2. 浙江大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三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使命与理念/

第一节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指导思想与使命/

1. 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2. 支撑强国战略整体推进/

3. 瞄准工程科技发展前沿需求/

第三节基本理念与战略/

1. 坚持聚焦质量、激发活力,促进工程教育创新发展/

2.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促进工程教育协调发展/

3. 坚持伦理教育、技术赋能,促进工程教育绿色发展/

4. 坚持扩大机会、加大投入,促进工程教育公平发展/

5. 坚持国际合作、共建共赢,促进工程教育开放发展/

第四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指标体系/

第一节中国工程教育2035指标体系构建/

1. 高等工程教育指标体系概念内涵/

2. 高等工程教育指标体系结构与数据标准/

第二节高等工程教育多维指标国际比较/

1. 中、美、德、俄四国工程教育结构与数据标准化/

2. 高等工程教育规模指标比较/

3. 高等工程教育结构指标比较/

4.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指标比较/

5. 国际比较的主要结论/

第五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目标及路线图/

第一节总体目标/

第二节规模目标/

1. 工科在校生数占比与工科毕业生数占比/

2. 工科在校生数/

3. 工科毕业生数/

4. 每万人中工科毕业生数/

第三节结构目标/

1. 工科毕业生层次结构/

2. 工科研究生毕业生类型结构/

3. 学科专业与产业的结构匹配性/

第四节质量目标/

1. ESI工程领域前1%学科机构数占比/

2. ESI工程领域篇均被引频次/

3. PCT专利数/

4. 产业收入/

5. 每百万居民中研发人员数/

第五节开放性目标/

1. 工程专业认证比/

2. 国际互认度/

第六节公平性目标/

1. 性别平衡度/

2. 地区均衡度/

第七节可持续性目标/

第八节工程教育2035预期目标与实施路线图/

第六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节国外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展/

1. 美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4.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5. 俄罗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6. 借鉴与启示/

第二节中国工程教育2035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

1. 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2. 新发展理念下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第七章中国工程教育2035支持性政策建议/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一WFEO《2030年工程计划》提要/

附录二ACED《工程塑造未来2035》提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