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案决定论源于实践理性 001
第一节 一阶文案:阐发选题创意与实践操作的可行性 001
第二节 二阶文案:引领拍摄 002
第三节 三阶文案:完成版解说词是文案工作的最高体现 004
第四节 清晰的文案意识是行业成熟的表现 006
第五节 文案管理的重要性 008
第六节 纪实类短视频制作也需要文案意识 009
第二章 解说词的功能演进 019
第一节 中国纪录片解说词的前世今生 019
第二节 解说词的语义地位 025
第三节 解说词与画面的合作关系 028
第四节 解说词与画面之间能否建立刚性语法关系 033
第三章 主题的工具论价值 035
第一节 中国纪录片主题理念的历史演化 035
第二节 主题是纪录片文本之魂 038
第三节 主题是纪录片的总体角度和“总装”依据 053
第四节 从工具论角度看主题的重要性 057
第五节 为什么主题一定是主观的 059
第六节 追寻“本质真实”的“本质” 064
第七节 平民化能否成为纪录片主题的开拓方向 068
第四章 文本结构的设计与搭建 073
第一节 结构的内涵与建构方法 073
第二节 叙述结构的常见经营策略 075
第三节 无结构则不成作品 078
第四节 纪录片结构方法论中的“故事拜物教” 087
第五节 跟从视角与感情线的结构 091
第六节 无法轻易放弃的宏大叙事 092
第五章 文本的词句段章经营 097
第一节 用词能力与阅读经验的发育性关联 097
第二节 句法与段法 106
第三节 章法的全局性意义 110
第四节 文本话语风貌的透视 113
第六章 文案的知识根源 117
第一节 突破固化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117
第二节 知识缺陷直接造成文案内容缺陷 119
第三节 文案撰写者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123
第四节 科学精神具有单独强调的知识结构意义 135
第七章 历史学对知识结构的奠基意义 139
第一节 历史学知识准备不足的案例 139
第二节 历史意识对非虚构视频叙事的支撑作用 145
第三节 历史学角度会充实纪录片创作的理性精神 147
第四节 纪录片像历史学一样贡献于身份认同的建构 148
第八章 纪录片的人类学视野 151
第一节 纪录片与人类学的相通性 151
第二节 人类学对影视工具的借用 154
第三节 纪录片对人类学方法的借鉴 157
第四节 一个纪录片案例的有限印证 161
第九章 “在场”是纪实文本的刚需 179
第一节 尊重真实就需要文本确实在场 179
第二节 文本写作的宏观在场感与微观在场感 184
第三节 视频纪实“在场感”的探寻进路 185
第四节 寻求历史“在场感”的成功案例 196
第五节 文本撰写者的观众意识也是一种在场坚守 204
后记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