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导言/1

第一章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探索与趋势前沿/3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3

二、 竞争力与教育竞争力/6

三、 工程教育竞争力/11

四、 相关理论评述/12

五、 中国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升面临的挑战/18

第二章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25

一、 研究方法/25

二、 评价数据的一致性与缺失问题/26

三、 指标设计原则/27

四、 指标体系框架/29

五、 指标详细解读/33

第三章入学机会与大学表现的国别比较/44

一、 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44

二、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

三、 高等工程教育在校生占比/51

四、 高等工程教育毕业生占比/53

五、 国际流动学生的净流量/57

六、 世界大学排行榜总体表现/58

七、 世界大学排行榜工程学科表现/63

八、 相关指标的组合分析/66

九、 小结/71

第四章教育资源可获得性的国别比较/73

一、 国家GDP总量与世界排名/73

二、 教育投入占GDP比例/74

三、 高等教育教师数/77

四、 互联网普及性/78

五、 小结/80

第五章工程科技人才可雇佣性的国别比较/82

一、 就业人口规模/82

二、 工业就业人口占比/83

三、 研发人员总规模/84

四、 每百万人口研发人员数/86

五、 科技人员可获得性/87

六、 小结/89

第六章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别比较/91

一、 基础研发投入/91

二、 应用研发投入/93

三、 实验开发投入/94

四、 研发投入占GDP比例/96

五、 申请专利数/98

六、 每万名研发人员申请专利数/100

七、 ESI科技论文总量/101

八、 每万名研发人员论文平均数/103

九、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104

十、 小结/106

第七章高科技企业与高端制造业水平的国别比较/108

一、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对比/108

二、 工程专利申请/109

三、 制造业增加值的GDP占比/111

四、 各国各产业增加值GDP占比比较/113

五、 工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114

六、 高科技出口/115

七、 单位能源消耗产出GDP/116

八、 小结/118

第八章中国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差距/119

一、 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多维比较/119

二、 中国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差距/119

第九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26

一、 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126

二、 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127

三、 加快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128

四、 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29

五、 全面提高质量保障能力/130

六、 持续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131

附录一各维度原始数据/133

附录二基于共同体准则的治理

——工程教育认证的理论源流与实践走向/147

附录三我国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

——基于国家优势理论的5个方面为观照点/161

后记/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