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序言

“新坐标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新坐标高等理工教材与教学资源体系创新与服务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加速了技术进步和市场的拓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变化,这个变化必然反映到高等学校的定位和教学要求中,也必然反映到对适用教材的需求。本项目是针对这种需求,为培养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提供系列教材。

“新坐标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面向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学,覆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体现培养知识面宽、知识结构新、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要。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可概括为:

1 教材的类型、选题和大纲的确定尽可能符合教学需要,以提高适用性。教材类型初步确定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拟按电子信息大类编写,以体现宽口径;  专业课包括本专业和非本专业两种,以利于兼顾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扩展知识面的需要。选题首先从目前没有或虽有但不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开始,逐步扩大。

2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提炼与更新,反映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让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又能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3 重视工程性内容的引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能力。工程教育是多方面的,从教材的角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手段的发展,为学生建立工程概念、进行工程实验和设计训练提供条件。

4 将分析和设计工具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5 教材的结构上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叙述上要易读易懂,适合自学。配合教材出版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教师手册、学生手册、习题集和习题解答、电子课件等。

本系列教材已经陆续出版了,希望能被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并热忱地期望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告诉我们,通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必然会形成一批精品教材,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作出贡献。欢迎对编委会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新坐标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

前言

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是研究随机信号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目标检测、估计、滤波等信号处理理论的基础,在通信、雷达、自动控制、随机振动、图像处理、气象预报、生物医学、地震信号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的理论和应用将日益广泛和深入。

本教材是作者在多年讲授随机信号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结合教学体会和相关科研工作的成果编写的。目的是使读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分析方法。本教材的参考学时数是讲授54~60学时,实验10~16学时,教材中每章都给出了2个实验,全书给出了2个课程设计,实验和课程设计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取舍。

本教材突出的特点体现在:

(1) 将随机信号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有机地融合在一本教材中。

(2) 加强了基本概念的阐述,减少了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增加了许多信号处理的实例,体现了“厚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3) 引入了基于MATLAB的随机过程分析方法,许多例题给出了MATLAB程序,使抽象的理论分析更加形象化。每章都给出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这是本教材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具体体现。

本教材将另行出版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教学课件和教材中程序可通过作者的网络课程下载或向作者本人直接索取。

本书由罗鹏飞编写了第1~5章、第7~9章,张文明编写了第6章、整理了全书的习题和部分实验内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熊跃军和在读博士生、硕士生来庆富、许可、李军、罗佳、赵晶、彭岁阳参与了教材图形、实验程序的编写工作,何志华、王象、张剑在本科学习期间参与了部分实验内容设计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教材入选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新坐标高等理工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创新与服务计划”,教材编写过程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刘彤和邹开颜两位编辑与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沟通,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