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0年出版,此次出版的第2版,主要目标是适应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年制订的《电路理论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瞄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全书共有11章。

新版保持重视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特点; 明确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为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和模拟电路等后续课程及学生今后工作需要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虽然本课程总学时有所减少,新版在教材内容上力求保持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适当补充电路理论的应用范例,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与新版配套,已出版了《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电路实验与实践》,后者作为实验实践教材,以方便广大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参考。

新版在内容上作了一定的补充,主要有: 考虑电路课程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增加了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一章,拓宽了教材的适用面; 加强了诸如运算放大器、谐振、滤波等知识的应用,增加了脉冲序列作用下的RC电路一节,删去了第5章中有关耦合谐振电路等内容; 为配合双语教学,在正文第一次出现有关名词和术语时就给出其英文词汇,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直接接触和熟悉相应的英文词汇,为今后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打下基础。

新版保留了第1版中的大部分习题,补充了一些设计应用性的习题,使习题类型有所增加。书后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部分习题分析计算可参考与本书配套的《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测试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相关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参考学时为72~96学时(不含实验)。书中加注“*”的章节内容可供课外选用或自学时参考。教材可依学时多少和学生水平的不同选择使用。

本教材的修订由潘双来主持,参加修订工作的有潘双来、邢丽冬,全书经潘双来修改、补充和定稿。本书承清华大学王树民教授主审,他对全书的修订做了仔细的审阅,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我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这里要感谢为本教材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所有编者,特别是艾燃、龚余才老师,对所有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热情帮助和支持的同志们,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与错误之处,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意见请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邮编: 210016),也可发送电子邮件至PSL307@nuaa.edu.cn。

编者〖〗2007年4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