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开发要强调适当综合化和适当实施化。本书按照课程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和模块教学要求,建立“机械设计概论和机构结构”、“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和“机械连接”等5个模块。在教材内容上力求降低重心、拓宽面向、精选知识点,更新内容、突出应用,采用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规范。叙述简明扼要,减少对公式的推演,讲求实用,方便教学。书中打“”号的内容是为了拓宽和延伸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面,以求做好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接口,供不同专业在教学中酌情取舍。
本书自2001年出版发行以来,被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师生选用。为了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科技发展进步,在第1版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在2005年出版了第2版,并在2006年被教育部审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进一步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技术应用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结合工学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第3版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果教材,增添了许多能力训练案例,便于教师讲授和引导,也便于学生自学和应用。基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果教材而修编的《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以高端技能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有明确的具有高职层次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其相应内涵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大量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训练案例,教材内容和结构满足高职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等的需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该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制造大类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其体系结构和内容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符合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有助于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教师在教材的平台上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本书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郭仁生(第1~3、5、9章)、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魏宣燕(第11~14章)、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京辉(第7、8、10章)、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王军(第4、6章)和韶关学院黄晨华(第15章和第16章)等编著,郭仁生担任主编并对全书统稿,魏宣燕担任副主编。
本书第1版由华南理工大学谢存禧教授精心审阅,第3版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栾学钢教授精心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编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恳请读者对书中的缺点和不妥之处进行指正。
编者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