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及致谢
2001年秋天,我出乎意料地被邀请在法兰西学院作几场讲座——我欣然接受了这一殊荣。碰巧的是,我当时正好觉得自己对《哲学研究》许多具体段落的解读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新想法,这使我能够再次明确地就维特根斯坦写点什么。因此我提议就《哲学研究》作讲座。起初,我以为这些新想法之间并没有联系,每个想法只与文本中某个特定段落有关。然而,在我着手准备这些讲座时,它们汇聚成了对《哲学研究》及其主要论题的统一看法——它包括两个(或三个)紧密相连的主题,其中第一个使得第二个(和第三个)更为不容忽视。2002年5月和6月的讲座内容就是这样呈现的。我从这一经历中获益良多,也希望其他人能有同感。不消说,这里出版的内容并非我当时宣读的版本。本书的内容在当时甚至远谈不上成形。我在演讲时对草稿的使用一向比较随意。摆在眼前的是一项长久努力的成果,它将这些草稿的主旨整理成某种至少是融贯的,或甚至是可消化的东西。随着这个进程的推进,又有许多新想法加入进来,与最初的想法并驾齐驱。
这些讲座得以可能,许多人厥功至伟,这些功绩既有哲学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我尤其想要感谢雅克·布弗雷斯(Jacques Bouveresse)、桑德拉·劳希耶(Sandra Laugier)、乔斯林·伯努瓦(Jocelyn Benoist)、让雅克·罗萨(Jean-Jacques Rosat)、布鲁诺·安布鲁瓦兹(Bruno Ambroise)、吉姆·科南特(Jim Conant)、彼得·沙利文(Peter Sullivan)和麦克·马丁(Mike Martin)。功归于人而过在我,这一惯例亦适用于本书。
查尔斯·特拉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