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增长。然而在产能体量飞速发展之时,以风力发电(以下简称“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电能弃限问题,造成了经济效益与能源效率损失。针对 2009—2018年我国弃风限电问题从不断发展到逐步解决的现实过程,本书试图探索这一在较长时期内困扰政策执行领域的问题:在政策执行失效、市场机制缺位的情况下,政策目标是如何实现的?本书认为,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电力央企为代表的中央企业,通过其嵌入性网络特征在我国“条块关系”背景下的政策执行网络中有效推动了政策目标的实现。
本书首先梳理了风电消纳对我国当前能源管理体制的主要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执行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代表性电力央企开展的过程追踪式案例研究,阐述了中央企业基于资源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的嵌入性网络构建过程,并揭示了其在风电消纳问题中的具体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研究,构建了中央企业嵌入性变量和电力市场省间交易效率指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嵌入性网络执行机制对政策执行绩效的影响,说明了这一机制的普遍性。本书认为,风电消纳政策目标的行政执行失效问题,本质上是由风电消纳制度成本内化为政策执行成本导致的,而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电力央企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凭借其嵌入性网络特征,具体包括打破省间壁垒以实现跨区域协调治理、企业吸纳市场以推动利益调整、突破制度约束并创建有效制度,在当前的制度情景下具备了有效降低政策执行成本的能力。但是同样要看到,中央企业的嵌入性网络执行机制本质上并不能完全取代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两者之间可能会产生竞争关系。
本书的理论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以中央—地方行政执行为主体的条块体制之外,揭示了中央企业嵌入性网络执行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中央企业作为政策执行核心参与者的理论观点。第二,揭开了中央企业的内部层级结构微观治理机制,对政策执行理论、嵌入性理论与我国的中央企业政策参与理论进行了拓展。第三,对我国弃风限电问题从发展到解决的完整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中央企业的参与显著影响风电消纳效果的现象并作出了机制性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