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记得我写的第一部历史书,取名《只三国不演义》。出版时,被改为《三国那些事儿》,至今仍略有憾焉。

“只三国,不演义”,一直是我写史秉承的原则。

很小很小的时候,因为外祖父是旧时代的私塾先生,家里便常聚集一些本地的老学究。这些前辈都颇有些旧学根底,谈吐之间,历史故事信手拈来,引人入胜。不独我听得如痴如醉,就连很多村民也常偷闲而来,听得津津有味……

长大后,翻阅了很多史学典籍,猛然发现,这些前辈们口中的历史故事,多为演义故事中的情节,离历史的真实还有十万八千里。而听众们却都以为那就是真实的历史——假作真时真亦假。

为何前辈们不去翻阅史书,从中挖掘出真实的历史故事,而只是从那些演义故事中吸收营养?须知,几千年来,史学大家层出不穷,史学典籍汗牛充栋,卷帙之浩繁,绝不亚于那些演义之作。

个中缘由,显而易见:几乎所有史书的作者,在修史之时,无不神态庄严、正襟危坐,他们极盼自己编撰的皇皇巨著,能被立为鉴镜,能“使乱臣贼子惧”,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使君王们能从中汲取教训以知兴替,他们往往在历史的身上强加了太多的沉重、赋予了太多的使命、抒发了太多的感慨,一篇未罢头已雪。然而,到头来,朝代的兴替依旧反反复复,相同的原料不断地回锅翻炒,使得“以史为鉴”四字徒然成为响彻历史天空的口号。再加上这些史书的文字大多晦涩难懂,于是,数载辛劳、两行热泪,却常令读者如负重前行,不时以手拊膺坐而长叹……

作者苦心孤诣,读者满脸风霜。

何苦来哉!

要知道,历史场面固然波澜壮阔,历史故事固然惊心动魄,但历史细节也妙趣横生,历史人物也可亲可爱(或可憎可恨)……

不如有趣一点,不如轻松一下。忙里偷闲,一卷在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于是,我决定以轻松的方式,不求深入、但求浅出,把数千年往事写下来,分享给喜欢历史的朋友。若能让读者朋友掩卷之余会心一笑,于愿足矣。

当然,轻松叙述,绝非等同戏说。

我在叙述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不演义”的原则:以史料为唯一依据,去伪存真,把英雄请下神坛,使人物回归本色,让历史恢复原貌。不再怪力乱神,不再状智成妖,不再天命攸归,而是枭雄的拼杀、谋略的博弈、血性的较量、人性的碰撞,旨在令读者认识到:尽管历史风云激荡,世事如棋,沧海桑田,但永远不变的是人性。

《道不尽的大隋王朝》是本人继《秦朝那些事儿》《三国那些事儿》《晋朝那些事儿》《元朝那些事儿》之后的作品,在完稿之后、出版之前,由当红的历史主播谢涛先生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演播,目前该专辑的播放量已经破千万。

特别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读者朋友,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听众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