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
定价:98元
印次:2-1
ISBN:9787302699392
出版日期:2025.08.01
印刷日期:2025.08.21
图书责编:佟丽霞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简单电路分析,电路的系统化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非线性电阻电路,常规和任意激励下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激励下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及其在频率响应、滤波器、谐振、互感、变压器、三相电路等方面的应用,动态电路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和分布参数电路等。此外,还包括4个附录,分别介绍电路基本概念的引入、常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求解、复数和正弦量以及傅里叶级数。
"于歆杰,博士,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和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磁发射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电工技术学报》编委,CES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副主编,全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2)委员,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首门慕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清华大学精品课“电路原理”课程负责人。现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党委书记,教授"
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7年出版,具有引入当代电路元件、体系结构清晰、注重对工程观点的介绍、强调电路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等特点,被很多学校选用为教材或参考书,得到电路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从第1版出版至今已有16年。在此期间,业界并没有提出全新的电路概念和分析方法,只出现了少量新元件。之所以要修订出版本书的第2版,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 其一,移动互联时代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普及。以慕课为代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自2012年以来席卷全球,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在我国,由于政府的支持,这一发展趋势对社会学习者的影响更为明显。清华大学的“电路原理”慕课自2013年上线以来,已经有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万人学习过。纸版教材要注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 其二,课程教学模式逐渐发生转变。由于逐渐解决了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问题,致使教师得以针对本校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而将其余内容安排学生课外学习,因此逐渐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翻转课堂并开发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学习成效明显提升。纸版教材要适配混合式教学模式。 其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无论是慕课的课件制作与教学运行,还是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现,都需要教师从关注“自己是否明白无误地讲授清楚”逐渐过渡到关注“学习者是否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催生了以雨课堂和雷实验为代表的一大批智慧教学工具的开发、迭代和应用。纸版教材需要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在上述宏观变化的驱使下,本书再版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举。相较第1版...
绪论
0.1电路
0.2电流和电压
0.2.1电流
0.2.2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0.2.3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
0.3电路用于信号处理
0.3.1信号
0.3.2利用电路处理信号的实例
0.4电路用于能量处理
0.4.1功率
0.4.2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
0.4.3利用电路处理能量的实例
0.5电路基本模型和建模
0.5.1电路基本模型
0.5.2元件建模和电路建模
0.6端口
0.7电路分析的基本观点
0.8元件和电路的分类
0.9本书的结构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篇 集总参数电阻电路
第1章 简单电路分析
1.1电阻
1.1.1电路中的电阻模型
1.1.2分立与集成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1.2独立电源
1.3受控元件
1.3.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1.3.2受控电阻
1.3.3受控电源
1.4基尔霍夫定律
1.4.1关于电路拓扑的若干名词
1.4.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4.4用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来求解电路
1.5电路的等效变换
1.5.1电阻等效变换
1.5.2电源等效变换
1.6用MOSFET构成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门电路
1.6.1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
1.6.2MOSFET的电路模型
1.6.3用MOSFET构成门电路
1.7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1.7.1信号处理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7.2运算放大器和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气特性
1.7.3含负反馈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1.7.4其他含理想运... 查看详情
本书的第1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第2版提供更为丰富完整的体系结构,结合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读者友好的阅读体验,采用多种手段增进读者间和读者与作者间的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