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动物学野外实习概论 1

第一节 实习目的与要求 1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方式 2

三、实习用品 2

四、实习记录与实习报告 2

五、实习考核 3

六、实习的组织工作及注意事项 3

第二节 野外实习中的安全防护 5

一、防雷击 5

二、防蛇咬 5

三、防溺水 6

四、防蜂蛰虫叮 6

五、防摔伤 6

六、防中暑、感冒、腹泻等 6

第三节 陆生动物实习方法 7

一、实习地点的选择 7

二、实习方法 7

第二章 昆虫实习 9

第一节 昆虫的采集和标本制作 9

一、采集工具 9

二、采集方法 12

三、采集地点和环境选择 13

四、采集昆虫的注意事项 15

五、昆虫干制标本的制作 15

六、浸制昆虫标本的制作 18

七、昆虫标本的标签 19

第二节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 20

一、分类阶元 20

二、学名 20

三、分类特征 21

四、分类检索表 21

五、昆虫分类的主要特征描述 22

第三节 部分昆虫介绍 27

一、原尾目(Protura) 27

二、石蛃目(Archaeognatha) 27

三、衣鱼目(Zygentoma) 28

四、双尾目(Diplura) 28

五、弹尾目(Collembola) 29

六、蜉蝣目(Ephemeroptera) 29

七、蜻蜓目(Odonata) 30

八、蜚蠊目(Blattodea) 33

九、螳螂目(Mantodea) 34

十、啮目(Psocodea) 35

十一、直翅目(Orthoptera) 36

十二、?目(Phasmida) 39

十三、等翅目(Isoptera) 40

十四、革翅目(Dermaptera) 40

十五、同翅目(Homoptera) 40

十六、半翅目(Hemiptera) 44

十七、广翅目(Megaloptera) 49

十八、蛇蛉目(Raphidioptera) 50

十九、鞘翅目(Coleoptera) 50

二十、长翅目(Mecoptera) 55

二十一、脉翅目(Neuroptera) 56

二十二、毛翅目(Trichoptera) 57

二十三、鳞翅目(Lepidoptera) 57

二十四、双翅目(Diptera) 64

二十五、膜翅目(Hymenoptera) 67

第三章 鱼类实习 72

第一节 鱼类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 72

一、鱼类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72

二、鱼体的观察、测量及记录 72

三、鱼类标本的制作及保存 74

第二节 鱼类系统分类简介 74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omorphi) 74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74

硬骨鱼类(Teleostomi) 75

一、肉鳍鱼纲(Sarcopterygii) 75

二、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75

第三节 常见硬骨鱼类 76

淡水鱼类 76

一、鲤形目(Cypriniformes) 76

二、鲇形目(Siluriformes) 80

三、鳉形目(Gyprinodontiformes) 81

四、合鳃目(Synbranchiformes) 82

五、鲈形目(Perciformes) 82

海水鱼类 83

一、海鲢目(Elopiformes) 83

二、鳗鲡目(Anguilliformes) 84

三、鲱形目(Clupeiformes) 84

四、鲇形目(Siluriformes) 86

五、仙女鱼目(Aulopiformes) 86

六、鲻形目(Mugiligormes) 86

七、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 87

八、颌针鱼目(Beloniformes) 87

九、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 88

十、鲉形目(Scorpaeniformes) 88

十一、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 89

十二、鲀形目(Teraofontiformes) 90

十三、鲈形目(Perciformes) 91

第四章 两栖动物实习 100

第一节 两栖动物的观测 100

一、两栖动物的活动规律 101

二、两栖动物的观测方法 101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及测量方法 102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分类概况及常见物种 104

一、蚓螈目(Gymnophiona) 105

二、有尾目(Urodela) 105

三、无尾目(Anura) 107

第五章 爬行动物实习 119

第一节 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 119

一、生境与习性 119

二、食性 120

第二节 爬行动物识别的形态学基础及野外调查 120

一、爬行动物的外部形态术语 120

二、野外调查与识别 123

第三节 爬行动物的分类概况及常见物种 124

一、龟鳖目(Testudines) 124

二、有鳞目(Squamata) 125

第六章 鸟类实习 135

第一节 鸟类识别的形态学基础 135

一、鸟类的头部结构 135

二、鸟类的颈、躯干和四肢 136

三、鸟类的尾部结构 137

第二节 野外识别鸟类的方法 137

一、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137

二、根据羽色识别鸟类 138

三、根据行为特征识别鸟类 139

四、根据叫声识别鸟类 139

五、根据生境识别鸟类 140

六、根据取食方式识别鸟类 141

七、根据季节识别鸟类 141

第三节 鸟类的观察与记录 142

一、鸟类观察的准备工作 142

二、鸟类观察的注意事项 143

第四节 鸟类种群数量调查统计方法 143

一、样线法 143

二、样点法 144

第五节 野外常见鸟类的分类与特征 144

鸟类的生态类群 145

一、游禽 145

二、涉禽 145

三、猛禽 145

四、攀禽 145

五、陆禽 146

六、鸣禽 146

华南地区常见鸟类 146

一、雁形目(Anseriformes) 146

二、鸡形目(Galliformes) 149

三、??目(Podicipediformes) 150

四、鹈形目(Pelecaniformes) 150

五、鲣鸟目(Suliformes) 154

六、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155

七、鹤形目(Gruiformes) 157

八、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158

九、鸽形目(Columbiformes) 165

十、鹃形目(Cuculiformes) 167

十一、鸮形目(Strigiformes) 168

十二、雨燕目(Apodiformes) 169

十三、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170

十四、犀鸟目(Bucerotiformes) 171

十五、啄木鸟目(Piciformes) 172

十六、隼形目(Falconiformes) 172

十七、雀形目(Passeriformes) 173

第七章 滨海无脊椎动物实习 192

第一节 潮汐和潮间带 192

一、潮汐概述 192

二、潮间带概述 193

第二节 滨海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193

一、不同生态环境下滨海动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193

二、海滨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194

第三节 深圳东部海域常见滨海无脊椎动物 196

海绵动物门(Spongia) 196

寻常海绵纲 196

刺胞动物门(Cnidaria) 197

一、水螅纲(Hydrozoa) 197

二、钵水母纲(Scyphozoa) 198

三、珊瑚纲(Anthozoa) 198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200

涡虫纲(Turbellaria) 200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201

多毛纲(Polychaeta) 201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203

一、多板纲(Polyplacophora) 203

二、腹足纲(Gastropoda) 204

三、双壳纲(Bivalvia) 222

四、头足纲(Cephalopoda) 229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231

一、颚足纲(Maxillopoda) 232

二、软甲纲(Malacostraca) 234

三、肢口纲(Merostomata) 240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240

一、海星纲(Asteroidea) 241

二、蛇尾纲(Ophiuroidea) 241

三、海胆纲(Echinoidea) 242

四、海参纲(Holothuroidea) 243

参考文献 245

致 谢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