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实践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研究问题
1.2.2研究内容
1.3研究意义
1.3.1实践意义
1.3.2理论意义
1.4研究方法
1.5章节安排
第2章文献综述
2.1相关研究现状
2.1.1跨边界的知识溢出
2.1.2从科学到产业的知识扩散
2.2相关理论综述
2.2.1地位
2.2.2质量、网络关系与知识扩散
第3章顶尖科学家向企业的知识转移研究
3.1关于顶尖科学家的悖论
3.2科学家地位与知识转移行为
3.2.1地位与地位的溢出
3.2.2地位的可转移性
3.2.3地位的不一致性与知识转移
3.2.4通用性地位的调节作用
3.2.5政府认证的调节作用
3.2.6组织背书的调节作用
3.2.7国际网络关系的调节作用
3.3样本和数据
3.3.1以纳米领域为研究情境
3.3.2论文与专利获取和匹配
3.3.3科学家知识转移样本
3.4科学家知识转移的生存分析
3.4.1知识转移事件的定义
3.4.2科学家的地位衡量
3.4.3调节变量
3.4.4控制变量
3.4.5主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
3.4.6稳健性检验
3.5本章小结
3.5.1研究结论
3.5.2研究局限性
3.5.3研究贡献
第4章本土偏差的描述性分析
4.1论文与引用数据获取
4.2各国(地区)本土引用与国际引用比较
4.3各国(地区)本土、美国及别国(地区)引用比较
4.4中国与非中国、非美国的引用比较
4.5论文质量与国际扩散的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5章本土偏差的模型测度
5.1本土偏差的理论基础
5.2研究影响力与国际扩散
5.3本土偏差的量化
5.4样本与数据
5.5知识流动模型
5.5.1知识流动模型构建——泊松回归结果
5.5.2稳健性检验
5.6本章小结
第6章本土偏差的机制研究
6.1本土偏差的备择解释
6.2网络关系与知识扩散
6.3质量的异质性与知识扩散
6.4研究设计
6.5科学家与论文数据获取
6.5.1高被引科学家样本
6.5.2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样本
6.5.3论文所属国家的定义
6.5.4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论文
6.5.5建立引用风险集
6.6引用概率模型
6.6.1应变量: 实际引用与潜在引用
6.6.2中国实验组与对照组
6.6.3论文层面的变量
6.6.4高被引科学家层面的变量
6.6.5引用层面的变量
6.7本土偏差的产生机制验证
6.7.1主效应与网络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7.2论文质量的异质性分析
6.7.3稳健性检验
6.8本章小结
第7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7.1主要的研究结论
7.2研究的贡献
7.3未来的研究方向
7.3.1当前研究的扩展研究
7.3.2未来长期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