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PBN导航概论
1.1PBN的概念 /
1.2PBN导航规范 /
1.3实施PBN的基本设施及组合导航模式 /
1.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1.4.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
1.4.2美国GPS的组成及导航性能 /
1.4.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1.5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性能 /
1.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
习题 /
第2章 PBN程序设计基本参数及准则
2.1程序设计使用的速度 /
2.1.1航空器分类 /
2.1.2各航段使用的速度限制 /
2.1.3指示空速与真空速的换算 /
2.2PBN程序设计中的航路点 /
2.2.1PBN航路点的分类 /
2.2.2两个连续航路点之间的最短航段距离 /
2.3航路点定位容差 /
2.3.1PBN导航规范的航路点容差 /
2.3.2PBN导航规范的航路保护区衔接 /
2.4航径终止码种类 /
2.5转弯相关参数及保护区范围的确定 /
2.5.1转弯相关参数 /
2.5.2转弯保护区边界 /
2.6我国导航卫星系统的伟大成就 /
习题 /
第3章 PBN离场程序设计
3.1离场程序设计一般原理 /
3.2直线离场 /
3.3转弯离场 /
3.3.1转弯离场保护区要求 /
3.3.2转弯离场保护区的转弯参数 /
3.3.3指定高度/高转弯 /
3.3.4指定点转弯 /
3.4离场程序的平均飞行航径 /
3.5起飞离场的噪声管理 /
3.6离场程序实践应用 /
第4章 PBN进场及进近程序设计
4.1进场航线 /
4.2终端区进场高度 /
4.2.1T形和Y形结构 /
4.2.2TAA的设计原则 /
4.2.3TAA高度的确定 /
4.2.4TAA梯阶下降和子扇区 /
4.3最低扇区高度 /
4.4起始进近程序 /
4.5中间进近航段 /
4.6最后进近航段(非精密进近) /
4.7进近航段保护区划设 /
4.7.1直线进近保护区的划设 /
4.7.2进近航段转弯保护区划设 /
4.8进近程序的越障分析及公布 /
4.9课程实例实践 /
4.10复飞航段(非精密进近) /
4.10.1复飞程序构成 /
4.10.2复飞点及起始爬升点的确定 /
4.10.3复飞航段保护区及障碍物评估 /
4.11梯级下降定位点 /
4.12进近程序的目视航段保护区 /
4.13PBN程序在进近方面的安全优势 /
4.14进近程序实践综合应用 /
第5章 精密进近航段的PBN程序设计
5.1GLS概述 /
5.2基于GLS的飞行程序设计准则 /
5.2.1起始进近航段 /
5.2.2中间进近航段 /
5.2.3精密航段 /
5.2.4进近航段与精密航段的衔接 /
5.3精密航段的障碍物评估 /
5.3.1精密进近航段的超障余度——基本ILS面用于GLS运行 /
5.3.2精密进近航段的超障余度——OAS面 /
5.3.3碰撞风险模型评估障碍物 /
5.4GLS精密进近航段超障高度/高的计算 /
5.4.1高度表余度损失 /
5.4.2利用ILS面确定精密进近航段的OCA/H /
5.4.3利用OAS计算OCA/H /
5.4.4利用用于GLS的碰撞风险模型计算超障余度 /
5.5精密航段后的复飞 /
5.5.1确定SOC的位置 /
5.5.2直线复飞 /
5.5.3精密航段与RNAN/RNP航段衔接 /
5.5.4转弯复飞 /
5.6GLS在我国应用前景 /
习题 /
第6章 气压垂直导航程序设计
6.1气压垂直导航概述 /
6.2Baro-VNAV运行的标准条件 /
6.3APV航段 /
6.4APV航段OCH确定 /
6.4.1APV航段的障碍物分类 /
6.4.2进近障碍物 /
6.4.3复飞障碍物 /
6.4.4高度损失余度 /
6.5最后进近偏置对正的Baro-VNAV进近 /
6.6Baro-VNAV在我国推广优势 /
附录 温度校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