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篇智造基础——装备
第1章制造硬实力: 增强工业“五基”
1.1制造大国之困与制造强国之基
1.2以“母机”——机床行业为例
1.2.1大国重器的“东芝事件”
1.2.2中国“十八罗汉”看发展
1.2.3实力“外强内弱”寻差距
1.2.4工业“五基”补短板
1.2.5思变: 中国最大机床企业破产案
1.3以“工机”——机器人行业为例
1.3.1制造明珠的“机器换人”
1.3.2世界“四大家族”看发展
1.3.3实力“外强内弱”寻差距
1.3.4工业“五基”找短板
1.3.5思变: 世界最大机器人企业收购案
第2章制造软实力: 提升发展“三向”
2.1以振兴东北工业为例
2.1.1东北“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1.2“GDP低增长”求振兴
2.1.3振兴思变: 激发人才、激活企业、优化营商
2.2以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工业为例
2.2.1长三角“改革开放的破冰者”
2.2.2“GDP高增长”求高质量
2.2.3高质量思变: 激发人才、激活企业、优化营商
第3章结语: 以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分析
3.1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3.2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
3.3高质量发展大国制造
第2篇智造动力——智能
第4章智能硬实力: 建造智能工厂
4.1工业革命之困与智能制造之力
4.2大数据: 算力算法
4.2.1“黄金赛道”云计算解决算力
4.2.2“新石油”大数据集成价值
4.2.3“新基建”人工智能实现算法
4.3技术: 工业互联网
4.3.1风口: 消费互联到工业互联
4.3.2架构: “云边端”协同
4.3.3趋势: 工业互联到工业物联
4.4路径: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4.4.1核心: “卡脖子”的工业软件
4.4.2生态: “使能者”的工业互联网
4.4.3颠覆: “大模型”时代的生产力
4.5标杆: 智能工厂
4.5.1未来的工厂: 人机协作
4.5.2最先进的工厂: “灯塔工厂”
4.5.3最早“灯塔工厂”海尔的战略
第5章智能软实力: 畅通生态链
5.1升级: 智能制造生态链
5.1.1智能制造赋能新定制——以服装业为例
5.1.2模块思维提升供应链——以智能手机为例
5.1.3产业链升级为生态链——以智能汽车为例
5.1.4生态链助力共享经济——以平台应用为例
5.2转型: 疫情催生智能制造
5.2.1新冠疫情挑战供应链——智造快速响应
5.2.2倒逼企业加速智能化——直播平台兴起
第6章结语: 以数字经济的视角分析
6.1数字经济的内生外延
6.1.1数字经济的产业基础
6.1.2数字经济的头雁效应
6.1.3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
6.1.4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
6.1.5数字经济的主要阵地
6.2数字经济的黄金时代
6.2.1碳中和与新能源产业
6.2.2智能时代的能源红利
6.3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
6.3.1数字角色定位
6.3.2科技向善赋能
第3篇智造趋势——融合
第7章现实多元化之困与两化融合之路
7.1两化融合与产业融合
7.2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7.3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7.3.1多元化与绩效的经济学曲线
7.3.2装备制造行业分析
7.3.3产业融合的价值链
7.4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7.4.1多元化战略概述
7.4.2多元化战略动机及影响
7.4.3多元化产业负相关折价研究
7.4.4多元化产业正相关溢价研究
7.4.5多元化产业不相关或复杂关系研究
第8章结语: 以实证研究的视角分析
8.1上市企业实证分析
8.1.1测量方法
8.1.2样本模型
8.1.3描述统计
8.1.4相关分析
8.1.5回归分析
8.2实证研究结论
8.3管理启示及央企战略实践案例
8.3.1产业价值链“调结构”
8.3.2资产质量“去杠杆化”
8.3.3科技创新“高附加值”
8.3.4产业投资“优化升级”
第4篇智造展望——能力
第9章世界智能制造战略比较
9.1大国博弈下的价值链重构
9.2德国工业4.0战略
9.3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
9.4日本社会5.0战略
9.5中国制造2025战略
第10章世界制造业的中国实力
10.1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10.2智能制造发展能力
10.3智能制造产业赛道
10.4智能制造专精特新
第11章中外教育与人力资源
11.1美国: “CBE”与“STEM”能力教育
11.2德国: “双轨制”技术教育
11.3日本: “产官学”匠人教育
11.4中国: “应试教育”与“大国工匠”
第12章经济增长与创新投资
12.1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12.2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
12.3投资驱动加速产业扩张
12.4投资房地产到投资智造
12.5投资中国到投资世界
第13章制造业服务化与商业价值
13.1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
13.2企业: 制造产品到构建服务
13.3顾客: 购买产品到消费服务
13.4商业价值: 消费体验到智造服务
第14章企业变革与战略的六大思维
14.1生存发展、量子思维
14.2自我变革、熵增思维
14.3向死而生、战略思维
14.4长期主义、价值思维
14.5回归常识、原点思维
14.6组织赋能、利他思维
第15章结语: 以双创经济的视角分析
15.1创业造就高供给市场主体
15.1.1第一代企业家(改革开放)
15.1.2第二代企业家(下海经商)
15.1.3第三代企业家(中国入世)
15.1.4第四代企业家(双创经济)
15.1.5第五代企业家(奋进新时代)
15.2创新成就高质量市场经济
15.2.1“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
15.2.2“久久为功”的企业家精神
15.2.3“追求卓越”的一流企业
15.2.4“从0到1”的战略创新
15.2.5“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
15.2.6“双创板块”的资本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和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