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原理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使信息的快速处理、实时传输和全方位共享成为可能,它可以帮助企业跨越时空限制,对各类资源实施协同控制与分布式管理,所以企业已把体现信息技术运用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列为企业整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软件开发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如何构建一个能够与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相适应的软件系统,成为开发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在信息化进程中能够快速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在开发方法、开发技术以及开发工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性工作。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方法以及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出现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建模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同时各种设计模式也层出不穷,例如MVC模式、工厂模式、Facade模式等。这些设计模式可以从继承、重用、降低耦合度等方面为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软件架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从功能需求中抽取相对稳定、可重用及可继承的功能构建系统的类和组件,并使类之间或组件之间拥有低耦合的连接关系,使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修改性和可复用性,与不断变化的需求相适应。因此,采用正确的开发方法、集成运用各类设计模式,利用建模语言构造系统框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有关系统开发方法和系统建模方法的资料多集中在理论性的论述上,而建模工具方面的资料则集中论述工具的使用。将方法与建模工具有机结合并指导实践,是本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作为方法与设计模式理论学习的辅助资料,通过本书所介绍的实验与实践,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掌握正确的开发方法,灵活地运用开发工具,建立与不断变化的需求相适应的系统模型。
本书作为方法论的实验与实践的指导,利用一个实际案例贯穿软件开发全过程,基于UML利用Visio工具和Rational Rose工具指导进行功能分析和建模实验,利用ERwin工具指导进行数据建模实验。第1章内容由陈佳主笔,在于秀丽、王娜的参与下完成;第2章、第3章由曹妍主笔完成;第4章、第5章由陈佳主笔,并在王家顺、张淑全、邹存洁参与下完成;第6章由何剑彤主笔完成。全文由陈佳统稿,曹妍、何剑彤校对。在此对参与本书工作的人员表示感谢。
编者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