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补充教材。
目前,各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本科教材或选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或选用国内著名大学出版教材,或选用美国著名教材“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性能设计(第6版)”(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或选用本校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严谨、有很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是,所选用的一些实例多是国外一些小型计算机系统,对绝大多数师生当前赖以编程的平台——奔腾PC的介绍很少,也很不系统。另外,一些教材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内容背景还停留在80386时代。这一切促使我们编写了本书,期望以系统的、清晰的奔腾PC体系结构知识,帮助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编程平台并做出成绩。
本书作为补充教材,不再赘述计算机体系课程已讲授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超标量流水线、相关性分析、乱序执行、转移预测等,均被认为是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这样,本课可只需16学时左右即可完成。另外,本书力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准确,便于已具备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的大学生自修。
本书以介绍桌面型奔腾计算机为主,不太涉及笔记本电脑,当然二者在体系结构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同之处值得注意。本书以Intel公司的处理器产品、芯片组产品来组织内容。众所周知,AMD公司是Intel公司的强大竞争对手。AMD公司推出的许多性能优异的处理器,其指令集是与Intel Pentium系列处理器指令集兼容; AMD公司也生产芯片组,可与自己的处理器产品(也可与Intel Pentium系列处理器产品)搭配使用。本书力争第2版时加入对AMD公司产品的全面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以Pentium 4处理器系列为核心的奔腾PC取得飞跃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本书力图对此予以清晰、系统的介绍,保持内容的新颖性。本书的材料搜集到2005年7月,编写工作到2005年年底完成。这样,2005年下半年所出现的新的技术动向和技术标准未能在本书中反映出来,这是难免的遗憾。盼望广大读者关爱和支持本书,并将批评、指正和建议反馈给清华大学出版社。我们将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宗旨,尽心尽力改进本书。
编者
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