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PREFACE

大网膜是连接胃大弯至横结肠的人体最大的腹膜皱襞,呈围裙状下垂,遮被在横结肠和空肠、回肠等腹腔下部器官的前面。除了具有储存脂肪、分泌和吸收功能外,大网膜还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同时,大网膜还有极大的移动性,当腹腔器官发生炎症时,大网膜的游离部可向病灶处移动,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发挥其抗感染作用。此外,大网膜还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其血管的收缩、扩张对调节胃肠道的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故大网膜不仅是“腹腔卫士”,而且也称为“血管库”。近十余年来,医学界对大网膜强大的修复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使得大网膜移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大网膜不仅是限制某些疾病蔓延的分界线,同时也是疾病扩散的通道。因此,网膜本身也常被感染、炎症、肿瘤、血管疾病、梗死、外伤等疾病困扰。

肠系膜是由腹膜衍生出的两层结缔组织,它将胃、小肠、胰腺、脾脏和其他器官连接到腹腔后壁,起着悬吊、固定作用,是供应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进出的重要途径。小肠系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网、神经丛、脂肪、纤维组织及间皮巨噬细胞,能覆盖75%的消化道,所以也易于发生炎性、肿瘤性及血管性病变;尤其是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是一种非常凶险的腹部急症。随着社会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AMI的发病率也有日益增高的趋势。

近年来,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医院的加尔文·科菲(J. Calvin Coffey)教授主持的研究团队,已经证实肠系膜是一个连续性的、近似扇形的器官,而且该器官的解剖学构造和组成已经被确定。期待着这一新发现或者肠系膜学的出现,将给肠系膜疾病临床工作带来新的革命。由于网膜及肠系膜疾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慢性疾病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又容易与腹腔其他脏器炎性疾病及肿瘤相混淆;而急剧发病的网膜、肠系膜急性扭转、梗死、嵌顿疝、血管性病变等急腹症,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尤以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为甚,与腹腔其他急腹症鉴别困难,易于漏诊、误诊。虽然近年来网膜、肠系膜基础研究及DSA、CTA、MRA等影像学检查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提高了网膜、肠系膜血管疾病诊断水平,面目一新的血管腔内技术也取得令人振奋进展,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大小网膜、肠系膜疾病术前正确诊断率仍不理想,患者死亡率亦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可能与此类疾病少见,医师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警惕性不高有关。故网膜、肠系膜急性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在出现不可逆性缺血之前即开始干预治疗,对相关临床工作者具有极大挑战性。

为了紧随该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满足相关科室临床工作者的需求,我们组织了该领域疾病相关科室专家、教授及临床一线医师,共同撰写《大小网膜、肠系膜疾病》这部专著。本书共包括六篇五十一章,从网膜、肠系膜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都做了全面、详细、系统的叙述,对一些罕见病也进行了收集、描述。本书内容力求新颖,对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新观点、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进展等也一一做了介绍。同时,还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力争本书更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参考性。谨以此书献给网膜及肠系膜疾病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研究生及医学生,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能深入地认识网膜、肠系膜疾病,在工作中多一份警惕,少一份误诊,进一步提高此类疾病诊治水平。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