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习和使用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即二语)不仅仅是个人兴趣,而且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习二语可以拓展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资源库,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推进国际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二语学习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学习的语种也越来越多样化,因而,近几十年来,二语教学和研究蓬勃发展。
二语习得,无论其途径是日常交流还是课堂教学,都需遵循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源于人类语言处理的各种特性、学习者的特定动机,以及学习者获取所学语言样本或信息的方式等。二语习得教学和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这些原则以及人类语言处理的基本运作信息。本教材是一本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入门书,内容包括母语习得研究、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二语教学、影响二语习得的各种因素(如学习者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外语专业学生及对二语学习感兴趣的学习者。本教材将阐述关于二语言习得本质的一些基本问题,涉及二语习得的过程、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以分析一系列问题,旨在拓展并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并培养他们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兴趣。
本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三大部分构成:单元目标、知识内容和学习任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本质,简述了语言的特点(如语言的随意性和可变性)和语言的构成——语音(如音素、辅音和元音)、语法(如句子结构和类型)、词汇(如词素和词类)、语义(如词义)和语用(如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准则),阐述了研究语言的基本方法(如规范方法与描述方法、共时方法与历时方法)。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母语习得研究,简述了母语习得的三大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如刺激—反应)、天赋论(如普遍语法、关键期假说)和互动理论(如儿童导向言语),介绍了母语习得的几个阶段(如牙牙学语阶段、单词生成阶段)和几种非典型语言发展(如听力障碍、智力迟钝、失语症、阅读障碍)。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二语习得研究,介绍了二语习得的一些关键词语(如正式和非正式学习语境),概述了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异同,简述了克拉申(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习得与学习假说、调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中介语,介绍了中介语中的语言僵化现象,概述了语言迁移理论、形式和作用,阐述了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交际和输出理论及涉及到的重要术语和话题(如反馈),描述了二语习得中的几种知识类型(如陈述性一程序性知识、显性—隐性知识)及影响二语习得的几种心理和认知机制(如注意力、记忆和调控)。第五单元着重于课堂二语教学,涵盖三大内容——课堂环境、教学重点(即以语言形式为主或以意义为主的教学)和教学效果。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重点简述了学习者智商、语言能力、态度、学习动机、外语焦虑和学习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第七单元关注社会文化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概述了各种文化(如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权力、语言与意识形态、文化适应)和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社会关系、性别、区域、行业)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简述了两种社会互动理论——会话分析和社会文化理论。第八单元总结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各种可能话题和不同类型的数据,并简述了几种数据分析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学习二语的人数日益增多。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机制、提高二语习得的成效,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益于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交往和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因此,本教材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者为对象,旨在概述二语习得教学和研究中的各种现象、课题、理论和方法,为对二语学习感兴趣和有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渠道,以便较为科学、系统地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本教材融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深入浅出,激发批判性思维,是国内关于二语习得的为数不多的教材之一。尽管如此,因为语言体系庞大、习得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相关研究数不胜数,本教材只能呈现部分研究的概貌,望广大学习者知悉,并能深入学习、钻研,以便窥见语言习得的本质。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刘梅华
2025年3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