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其中,概率论研究随机现象的模型(概率分布)及其性质,而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数据收集、处理及统计推断.
下面两个例子展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典型问题.
概率论的典型问题: 盒子中有10个小球,其中3个黑球、7个白球.随机抽取1个小球,问取到黑球的概率是多少?本题已知概率分布的信息(3个黑球、7个白球)推断随机事件(取到黑球)的概率.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给出取到黑球的概率: 盒中黑球数盒中总球数=310,并且确信这个结论一定正确.
本书第1章研究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第2~4章将随机事件推广为随机变量,并研究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也就是随机现象的模型(概率分布)及其性质.第5章学习概率论的两个极限理论.
数理统计的典型问题: 盒子中有10个小球,包括黑球和白球.有放回地抽取3次,抽中黑球1次、白球2次.试估计盒中黑球的数量.本题需要从随机现象的数据(抽取3次抽中黑球1次)出发推断概率分布的信息(黑球和白球各几个).显然,无论盒子中有几个黑球,只要不是全黑或全白,都有可能在3次有放回抽样中抽出1次黑球.可见,数理统计的结论是可能出错的.
本书第6章给出总体、样本等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的数理统计部分主要涉及统计推断,特别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第7章将学习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第8章将学习参数估计中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第9章简单介绍统计推断中的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特别是一元线性回归.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区别与联系(见下图): 粗略地讲,概率论是已知总体(分布)信息推断样本(数据)信息,而数理统计恰恰相反.
我为什么想写这本书?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原本很不喜欢所谓“几小时学完”的课程.但这样的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某些学生花几小时就“沉迷”于“背公式套公式”和“过分精简的内容”中了.等到考试时才发现,这样学到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常见考试(如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部分双一流高校相关课程期末考试等)的难度、广度和灵活度,更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渐渐地,我产生了一种大胆的想法: 用魔法打败魔法!
本书采用直观比喻、简单推导等方法,帮助大家抓住问题本质,快速记忆、再现大量的公式,而不提倡死记硬背.此外,本书内容远比很多宣称“几小时学完”的课程丰富和深入,可以使学生达到常见考试和实际应用的要求.例如: 某些“几小时学完”的课程,止步于点估计,并不包含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或者仅针对区间估计中的一类情况给出公式、讲解如何套公式.但常用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有近40种情况!死记硬背耗时长、容易忘.事实上,通过简单推导,可以很容易地再现这些公式.
强调解题思路的梳理: 本书包含三类题目.①引例: 旨在介绍相关概念和解题思路.②典型题: 旨在给出分析过程和标准的解题过程,题目主要来自具有代表性的历年考研真题.本书通过楷体字给出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分析过程和细节讲解.这些内容在正式答题时不建议写在卷面上,因为里面的部分表述是作者的心得总结,不是解答时所要求的.但可以写在草稿纸上,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思路并完成答题.③习题: 旨在帮助学生考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习题主要为近年来的考研真题,均给出详细解答.本书特别强调解题思路的梳理,帮助学生通过少量题目掌握类似题型.避免看完答案,这道题会做了,但是同类型的题依然不知道如何入手的窘境.
建立知识体系、零基础友好: 本书通过大量简单直观的引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概念和性质,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学生深陷大量枯燥深奥的数学记号.同时,本课程注重与中学知识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部分章节包含“拓展阅读”栏目,介绍相关知识的研究历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真题全覆盖、实战出真知: 全书做到2019—2023年考研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真题全覆盖,充分展示近年来考研题目的真实难度和命题趋势,以及本书总结的、具有普适意义的解题思路的实战效果.而不是给出一些看似非常巧妙的技巧,再通过设计题目或者选择简单的考研真题等方式展示技巧的有效性.这些考研真题信息源于相关考研辅导资料.特别地,当记号、表述不统一时,本书尽量保持与考研大纲一致.
微课程、公式卡: 作为一本新形态教材,本书配套教学微课程,帮助学生相对轻松、快速地达到常规考试的要求.同时,随书附赠“公式卡”,帮助学生随时随地高效复习.本书包括以下四类微课程: ①章节微课程.逐章讲解重点知识,零基础友好.②知识点微课程.集中讲解相关概念和性质,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③典型题微课程.不仅告诉学生某一道题目怎么解答,更是通过典型题的讲解,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掌握类似题型具有普适意义的解题思路.④公式卡微课程.将公式卡中涉及的本课程重点知识集中起来,帮助学生高效复习.学生还可以在Bilibili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搜索“小可老师的数学教室”获得持续更新的在线学习资源.
致谢与联系方式: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我将及时在Bilibili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小可老师的数学教室”发布更正信息.
黄煜可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