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研究始终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类器官技术应运而生,为肿瘤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模型工具。恶性肿瘤类器官能够在体外高度模拟源肿瘤的组织结构、细胞类型及分子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肿瘤的异质性和微环境特性,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探索、药物筛选与评价、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以及耐药性研究等提供了更接近临床实际情况的实验平台。然而,该领域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模型构建、培养标准化、质量控制和数据解读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共识,这极大地限制了技术的推广、数据的可比性以及临床转化的效率。
在此背景下,我们深感亟需一部系统阐述恶性肿瘤类器官从基础构建到临床应用的专著,以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本专著《恶性肿瘤类器官标准化建设与应用》正是基于这一目标,广泛汲取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旨在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工作者提供一部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专业参考书。
全书系统涵盖了恶性肿瘤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历程、各类实体瘤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培养体系的标准化方案、质量评估与控制体系、类器官生物样本库的建立与管理,以及在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药敏检测指导临床精准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我们不仅详细梳理了关键技术环节的操作规范与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力求做到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益于众多专家、学者和同仁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们要向所有为本书作出贡献的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特别感谢参与编写和审稿的各位专家学者,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编写及评审,提出了许多宝贵而中肯的修改意见,显著提升了本书的学术质量和内容准确性。同时,我们尤其要感谢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在技术研发、数据支持及学术指导方面的重要贡献,为本书核心内容的形成提供了关键支撑,也让书中呈现的技术规范与应用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性。
最后,我们期望本书能够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为推动我国恶性肿瘤类器官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并最终助力于提升肿瘤防治水平,造福广大患者。限于编者水平和时间,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