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他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教材的编写主旨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
自从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该倡议已经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吸引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发展中国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里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一带一路”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双重任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能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和熟悉“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历史、政治和地理等知识,这是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完成的紧迫任务,而编写与时俱进的高质量大学英语教材则是达到以上目标的必要性之所在。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承载课程内容,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外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也需要教材这一重要载体去挖掘。本教材改单一为多元,即一改以往大学英语以语言教学为重心的单一做法,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以“新丝路”(即“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元素为导向,以多元文化、多元历史、多元英语文本(即学习内容包含英语之外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为知识习得目标,使“大学英语思政”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价值塑造为导向,拓宽人文视野,实现育人目标。本教材可以满足不同院校的大学英语三到四级水平学生提升英语水平、拓宽国际视野、参与国际交流等学习之需。
单元构成
本教材共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视频观看;第二部分:听力练习;第三部分:课文A;第四部分:课文B;第五部分:写作练习。每个部分均配有与主题相关的练习。习题的题型设计充分对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在主题和内容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多样性与广泛性,力求在保证思想深度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材特色
本教材坚持“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努力体现课程思政要求,以中外文化交流为导向,并充分考虑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新四要素:教材一教师-学生一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新趋势。
本教材将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中外文化对比为主要学习素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视野。课文内容的选取不仅关注中国文化精华的传播,也特别选取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代表性、思想内容健康的散文、记叙文、诗歌、小说以及传记等,为使用者提供具有“一带一路”典型特色的阅读材料,并通过启发性问题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既强调学生的读、听、译,更强调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批判地利用人工智能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本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移动学习平台和电子学习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实行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共享,以智能学习推动学生高效地提升语言能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外语学习的理念必须随之更新。本教材的视频、音频以及课文等均可通过扫描书中对应二维码实现泛在化学习。
本教材由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老师编写。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存在的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见谅。
编者
202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