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科技奖励是国际上广泛实行的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

制度。一个国家的科技奖励制度与该国的科技体制存在紧密联系,具有明显国别差

异。本书以中国国家科技奖励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探讨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历史演变

的基础上,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系统研究了中国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运

行机制和特征,探讨国家科技奖权威性形成的机理,进而反思中国国家科技奖存在

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相关对策。

本书对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纵向梳

理,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转型阶段,乃至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时期,中国国家科技奖始终在科技奖励体系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单纯从中国进

入市场经济阶段时间较短,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来解释这个现象是不够的。本书认

为,这种状况与国家科技奖的评审过程及其行动者网络对国家科技奖权威性的不断

强化有密切关系。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视角,采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参与-

观察”方法跟踪了T 大学多个典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申报、推荐、评审全

过程,发现报奖人和报奖单位等奖励诉求方,奖励组织管理单位、评审专家之间存

在广泛的网络联结,其联结不仅仅是通过人类行动者的互动,还包括非人行动者的

积极参与。本书具体剖析了国家科技奖评审行动者网络的建构过程,通过研究评审

中行动者如何通过强制通行点、招募同盟者、动员代言人,以及在评审过程中的纠

错机制等,解析了各行动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网络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国家

科技奖励存在以下特征:第一,国家科技奖采用“限额推荐”的制度设计,本质上

起到了“强化”国家科技奖的权威性的作用,“提名制”改革后虽弱化了“强制通

行点”,但并没有改变报奖者的“招募”和“动员”的特点,国家科技奖的权威自

我强化方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也极大地压缩了学术界或民间社会力量科技奖励

成长的空间。第二,报奖过程构建出复杂的行动者网络体系,成为报奖者遵循的基

本策略,通过招募同盟者和动员代言人,构建和扩大竞争优势提高获奖的概率。第

三,国家科技奖自下而上递进的纵向结构形成一种信用叠加和权威强化,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民间科技奖的发展。第四,国家科技奖权威性的不断强化及其与科技资

源分配的紧密关联,导致国家科技奖功能的异化,突出表现在国家科技奖励中的功

利化导向,科研工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将获得国家科技奖视为竞争有限科技资源的手

段。即便科研人员或科研机构对这种奖励制度和评审机制多有异议,但也往往不得

不卷入这场复杂的竞争场域之中。

科技奖励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制度安排,聚焦服务国家

发展战略需求,强化科技奖励导向功能,是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根本目标。当前,

中国正处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阶段,面对全球科技

创新格局巨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面临的国内外重大挑战与

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科技奖励引导激励功能,就是要通过奖励制度引导人才

聚焦科技创新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领域与关键核心技术,激励人才做出

原创性、变革性工作,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