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人兼翻译家朱湘(1904-1933)的译诗和创作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作者在东西文学发展的坐标系中,集中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和现代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地讨论诗人朱湘的翻译诗歌,阐述了他对中国翻译诗歌事业以及中国新诗创作做出的贡献。本书文献整理工作扎实,论述严谨缜密,在学术规范方面值得借鉴。 本书读者对象: 高校翻译系(专业)师生、翻译理论研究者、中文系师生等。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翻译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已是学界之共识。仅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 翻译活动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性的形成。近代一些思想家,如严复、林纾、梁启超、鲁迅等,无不以翻译为利器,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改造文学,改造语言。 然而, 中国的翻译研究很长一段时期大多停留在语言分析层面, 在国际上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前,有关翻译研究的论文主要探讨翻译技巧,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更宽阔的视野来研究翻译的学术论文寥若晨星。曾经一时, 人们谈中国译论, 必言 “信、达、雅”, 谈论西方译论,离不开奈达与功能对等。90年代后,大量西方的翻译理论被译介到中国,语言学派、功能学派、诠释学派、结构学派、文化学派等等,这些理论大大推动了中国翻译研究与国际接轨。新世纪初, 全球化给中国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全国的翻译研究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数以千计,一批翻译系、所或翻译研究中心在高校成立, 西方翻译学术名著得到大量引进,翻译研究著作得到大量出版,两岸三地的翻译学刊增至十种之多, 有关翻译的国际学术交流日益昌盛。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我们决定选编“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旨在结集出版近年来海内外有关翻译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入选作品要求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有较强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特色,史料或语料翔实,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翻译的本质。本丛书所收著作须经丛书编委评审通过。我们期望这套书的编选和出版能够为打造学术精品、推动我国翻译与跨学科的发展而起到积极、实际的作用。 ...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视界的融合: 朱湘译诗新探视界的融合: 朱湘译诗新探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朱湘译诗研究的目的与内容2

第二节 朱湘译诗研究的反思与启示7

第三节 朱湘译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10第二章 主体文化体系中的文学规范与西诗汉译

理念的嬗变    15

第一节 翻译话语理念的转型与西诗汉译规范溯源15

第二节 汉语诗体形式的演进与主体诗学形式规范

的嬗递29

第三节 汉语新格律体译诗理念的形成46第三章 文化外求时期朱湘的译诗成就    57

第一节 朱湘译诗活动说略57

第二节 朱湘译诗的成构特色与源语梳理68

第三节 朱湘译诗细目钩沉78第四章 朱湘译诗译入语的新探索    95

第一节 译入语的全面白话化96

第二节 朱湘译诗中遣词造句的相对欧化123

第三节 译者于翻译规范的初步自觉152第五章 朱湘译诗“建筑美”的实验    177

第一节 译诗音顿整饬的实验178

第二节 译诗字数均齐的实验189

第三节 诗体外形整饬的实验221第六章 朱湘译诗“音乐美”的实验    243

第一节 译诗音乐化节奏的实验244

第二节 形式多样的音乐化韵脚实验263

第三节 “多音齐鸣”的乐感手段之大观278

第七章 结语    305参考书目    313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