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火星任务:火星探测实现技术(第2版)
本书详细论述了空间任务规划和载人火星任务,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料。

作者:[美]唐纳德·拉普(Donald Rapp) 著 郝万宏 樊敏 译

丛书名:Springer航天技术译丛

定价:1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47242

出版日期:2021.02.01

印刷日期:2021.02.08

图书责编:李双双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载人探测火星将在21世纪下半叶把太阳系内的探测活动推向高潮,它不仅能够提供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方法,也将极大地促进各类航天技术的发展,开启人类空间探测的新纪元。本书主要介绍了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目的(包括无人探测和载人探测)、空间活动和任务的规划、火星任务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要素、载人火星探测奔向火星和返回地球的轨道设计、载人火星探测的任务分析以及火星上可用的资源等内容,为关注火星探测的工程师和公众提供了详细和生动的资料。 本书为从事无人火星探测和载人火星任务分析、设计与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了一套极具使用价值的技术参考资料,也适合航天、深空探测、通信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郝万宏,男,1984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主要专业方向为月球和深空测控通信,曾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有关航天测控专业的论文多篇,翻译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译文集》,参与了嫦娥一号、二号任务;樊敏,女,198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专业方向为月球和深空探测测控,曾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有关航天测控专业的论文多篇,翻译了《空间飞行基础》《深空任务操作译文集》《DESCANSO设计与性能总结系列译丛》等,参与了嫦娥一号、二号任务。

前言 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将是未来50年太阳系探测活动的顶峰,它不仅是探测火星的一种技术途径,还能够带来鼓舞人心的工程成就并开创载人深空探测的新领域。但是,由于载人深空探测任务需要开展大量的技术攻关并投入大量经费,因此,目前载人火星探测任务还处于论证和概念研究阶段。 本书第3章提及David Portree的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起,NASA内外的科研机构开展了上千项载人空间探测任务的研究项目,但是,绝大多数研究工作停留在任务概要设计层面,很多关键技术的推进依赖于热核推进技术,空间核能源技术,大尺度气动辅助再入、下降、着陆技术和长期高效循环系统技术等的发展,因此,尽管有些研究工作已经依托以上相关技术得以开展,但还未达到成熟的工程应用阶段。 NASA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依然没有实现任务概念研究和工程实践之间的跨越。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地火距离是地月距离的100多倍,因此,地火飞行的时间非常长。到达火星后,为了等待地火相对位置关系适合从火星返回地球的机会,大部分任务都需要宇航员在火星表面工作一年半。因此,整个火星探测任务往返共需两年半时间,而且期间没有中止任务的机会。这就要求任务的所有系统都必须可靠运行,并且大量的系统部件还需要发射后在太空中组装。因此,准备载人火星任务需要约20年时间开展技术研究并在地球和火星上开展试验验证,整个任务准备和实施需要约1000亿美元的经费支持。 尽管实施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存在许多障碍,但更大的障碍还在于经费。NASA的预算精简了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大量经费,其中,火星探测系统只有约32亿美元,科学经费预算中约50亿美元用于研究...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为什么探测火星?

1.1简介

1.2无人探测既有的观点

1.3搜索火星生命的争论

1.4为什么将人类送上火星?——支持者的看法

1.5把人类送上火星——质疑者的看法

参考文献

第2章规划的空间探测任务

2.1行动

2.2规划太空任务

2.3架构

2.4一系列步骤组成的任务

2.5运送到目的地的是什么?

2.6在低地球轨道上的是什么?

2.7在发射台上有什么?

2.8太空探测任务对IMLEO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章60多年来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规划

3.1Von Braun的版本

3.2NASA最早的概念

3.2.1早期的研究

3.2.2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研究

3.2.3核动力火箭的发展

3.2.4波音公司在1968年所做的研究

3.3NASA之外的早期火星探测计划

3.3.1行星学会和国际科学应用公司的分析

3.3.2驶向火星Ⅱ期

3.4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NASA计划

3.4.1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3.4.2Sally Ride的研究

3.4.3SAIC

3.4.4星际探险办公室的案例研究(1988年)

3.4.5星际探险办公室的案例研究(1989年)

3.4.6空间探测发起人和其后继者

3.4.7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3.5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独立研究

3.5.1苏联的研究

3.5.2火星直击

3.5.3火星...

本书给出了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完整的奔向火星和返回地球的轨道设计方案,并提供了分析方法,对空间任务规划和载人火星任务分析与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料,同时,书中详细分析了火星表面可利用的资源,并在附录中对火星上可用的太阳能、水等诸多科学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补充说明,是我国未来从事无人火星探测和载人火星任务分析设计与研究工作不可多得的技术参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