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选民
定价:5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94195
出版日期:2017.12.01
印刷日期:2018.02.28
图书责编:刘细珍
图书分类:教材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旨在为译界的学者们提供一个展示亚太地区翻译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亚太地区翻译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学者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推动该地区翻译研究的发展和以翻译为媒介的文化的输出,并最终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本书邀请了国际翻译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组成编委会, 通过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来提升质量。主编罗选民教授是清华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杰出人才、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外籍委员,(中国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人文学部委员,Routledge 出版社英文国际学术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主编,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国际编委,加拿大翻译学会会刊TTR 国际顾问,以及香港和内地多家核心刊物的编委。
本书所设栏目有“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翻译的文化记忆”(访谈)“翻译批评与鉴赏”“亚太翻译学术动态”“书评”等。主要特色: 跨学科:强调翻译研究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互通互融,究理探新 跨地域:关注全球在亚太地区翻译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聚文论道 跨文化:着眼于将翻译研究植根于亚太地区的多元文化,求真考实
本辑是《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的第五辑。自本集刊创办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本集刊,我们收到的来稿的研究主题也愈加多元。本辑除了继续关注中国文学外译以及翻译中的文化自觉观这两个议题之外,还增加了“翻译教学研究”栏目,刊出此方向的学界新动向与新思考。 本辑共收录11篇论文,共设五个栏目:集刊特稿、理论探讨、案例分析、翻译本辑特稿为潘文国的文章《典籍翻译与中国的版本之学》。此篇文章结合中国传统的目录学、版本学以及校勘学理论,讨论了典籍翻译中的版本问题。此外,潘文国还从版本学的角度观察翻译,将已有的典籍翻译行为分为三类:译人型翻译、文人型翻译和学人型翻译,分别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关于中国典籍翻译的思考,认为由于典籍翻译面临将中国典籍翻译成外文的任务,其版本研究的范围与传统相比又有了扩大。一类是相关典籍的种种外文译本;另一类是相关典籍的当代白话译本。从本原上来说,这些并不属于版本学、校勘学的内容,但属于广义的“训诂学”,因为这也是对文本的某种“阐释”。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尽可能搜集、比较、研究已有的外文、特别是母语译者的译文。至于白话译本,由于质量参差不齐,译者可以参考,但尽量少用,更不能作为翻译的依据。译者应该尽可能从源文本进行“直接翻译”。潘文国的讨论触及文学翻译中长久存在却极少获得学术关注的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中的源语文本与译文的版本问题,旨在解决文学翻译、特别是中国典籍翻译批评中的评论根据问题与实践中的源语文本选择的问题。 “理论探讨”一栏中收录了曾利沙、王建国以及马明蓉的三篇文章。王建国的文章从汉英语言逻辑的整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两个层面讨论了汉英翻...
集刊特稿
潘文国
典籍翻译与中国的版本之学 1
理论探讨
曾利沙
论价值哲学视角下的翻译原则与标准理论的重构与创新拓展 14
王建国
从整体意识与个体意识论汉英翻译策略 27
马明蓉
四重视角:离散译者的“文化自觉” 42
案例分析
[ 中国台湾] 刘文臣 [ 中国台湾] 周复初
再思圣经译本的标点符号——以弗1:3-14 为例 56
于洋欢
《牡丹亭》互文指涉英译研究——以戏拟为例 73
iv
裘禾敏
典籍英译与中国英语关系探讨 91
翻译教学研究
李占喜
习得译者语用交际翻译能力:翻译课堂教学目标 100
刘 辉 [ 新加坡] 洪化清 杨美玲
泛在网络环境下翻译教学的多元化探索 114
学术动态
ZHU Jiachun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Gathered in Berkeley for the Sixth Asia-Paci c Forum on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123
王海瑛
戏剧改译的前世与今生——兼评三部改译相关的著作 127
本书所设栏目有“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翻译的文化记忆”(访谈)“翻译批评与鉴赏”“亚太翻译学术动态”“书评”等。主要特色:
跨学科:强调翻译研究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互通互融,究理探新
跨地域:关注全球在亚太地区翻译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聚文论道
跨文化:着眼于将翻译研究植根于亚太地区的多元文化,求真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