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
本书是近年来中国工程院有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研究的部分重要成果,对推动我国工程教育走向世界及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玉明、谢喆平、王孙禺、李晶晶

丛书名:国际工程教育丛书

定价:7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1856

出版日期:2024.05.01

印刷日期:2024.04.26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是全球工程教育合作的新型价值取向。本书通过对构成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有关的国际组织、政府、大学、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分析,探讨国际组织的合作机制、流动机制、组织机制,形成共同协作、相互促进、发展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 本书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者研究与参考。

"王玉明 字韫辉,1941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项(排名1,1,1,3),省部级科技奖19项,并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政府特殊津贴和“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兼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校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理事,清华大学荷塘诗社社长等。谢喆平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一秘,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系访问学者。著有《世界著名大学校长清华访谈录》(人民出版社,2021)、《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商务印书馆,2021)、China and Europe on the New Silk Road: Connecting Universities Across Eur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等。王孙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近年来获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主持和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多项,包括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研究、我国加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组织《华盛顿协议》等。李晶晶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中级经济师。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科研助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科研助理。近年来,多次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包括《一带一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等。"

总序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设立工程科技咨询研究课题,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院校工程教育的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衔接问题的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合作战略研究”“‘一带一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人文交流研究”“构建工程能力建设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工程师培养制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的需要。这些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深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申请和推动下,2015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8次大会批准、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在北京正式签约成立。该工程教育中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为指导,以推动建设平等、包容、发展、共赢的全球工程教育共同体为长期愿景,围绕全球工程教育质量提升与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使命,致力于建设智库型的研究咨询中心、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 目前,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研究人员牵头承担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部委托的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在提升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反映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反映工程教育中心的研究成果,拟...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一、 推进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的背景/1

二、 构建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2

三、 实现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的新型价值取向/3

四、 提升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4

第二章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的内涵、维度及理念/6

一、 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外延及其发展/6

二、 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的多维分析/17

三、 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的个案分析/28

四、 中国推进工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理念/30

第三章全球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的挑战与机遇/32

一、 全球工程教育发展现状/32

二、 当前工程教育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复杂性与不确定性/39

三、 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的机遇/43

第四章国际工程教育合作伙伴关系/46

一、 中日韩工程教育圆桌会议/46

二、 欧洲工程教育学会/52

三、 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68

四、 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75

五、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85第五章国际工程教育合作与人才流动/94

一、 基于工程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的全球胜任力/94

二、 主要发达国家工程科技人才的流动特征、政策与机制/96

三、 当前全球工程科技人才流动的新趋势与挑战/101

四、 全球工程科技人才流动框架/103

第六章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的目标、举措与建议/104

一、 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的总体目标/104

二、 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举措/105

三、 促进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若干建议/107

附录/112

后记/226

"   工程教育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课题。本书基于国际工程教育合作战略的趋势与前沿,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准确翔实的数据资料、丰富多样的案例分析,深化国际工程教育合作战略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国工程教育走出去提供战略咨询,并推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和教育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者研究与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