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教育国际认证研究
本书对推动我国工程教育(工程硕士层次) 和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提升我国工程能力建设、服务我国工程师队伍建设、加快完善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对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人文交流的实施、对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和教育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研究与参考。

作者:张建民、乔伟峰、贺世宇、陶金虎

丛书名:国际工程教育丛书

定价:8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6714

出版日期:2024.07.01

印刷日期:2024.07.31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工程师国际认证是中国工程师走出去的必经之路,需求迫切,亟待突破。本书为中国工程院近期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结合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的核心使命,研究探索如何推动工程教育和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深入分析创建工程硕士教育认证《北京协议》的关键挑战和可行性,提出推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国际认证的《北京协议》的基本思路、推进策略和推动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政策建议。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和教育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研究与参考。 "

"张建民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大类专业首席教授,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结合地下结构、海工结构和水工结构等工程实践开展研究,建立了结构与土体一体化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研发了动力测试和动力计算两个技术平台。主编国家标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各1项。先后获首都劳动奖章、潘家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华工程科技奖等荣誉。乔伟峰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教育、教育评价。兼任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持续职业发展委员会委员,北京工程师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共3项,参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20余项。合作出版著作3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30篇,提交政策建议20余份,部分转化为实际政策。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贺世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后。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等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陶金虎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工程教育认证、工程人才培养等研究。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参与撰写专著多部。"

总序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设立工程科技咨询研究课题,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院校工程教育的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衔接问题的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合作战略研究”“‘一带一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人文交流研究”“构建工程能力建设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工程师培养制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的需要。这些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深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申请和推动下,2015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8次大会批准,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在北京正式签约成立。该工程教育中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为指导,以推动建设平等、包容、发展、共赢的全球工程教育共同体为长期愿景,围绕全球工程教育质量提升与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使命,致力于建设智库型的研究咨询中心、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 目前,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研究人员牵头承担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部委托的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在提升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反映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反映工程教育中心的研究成果,拟将近...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2

一、 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措施/2

二、 以外促内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3

三、 优化工程硕士层次结构,实现分层分类发展的需要/3

四、 提高工程师核心竞争力和地位的迫切需要/4

第二章国内外工程硕士教育认证新进展/5

一、 欧洲EUR\|ACE工程教育认证体系/5

二、 德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16

三、 英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26

四、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38

五、 法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51

六、 日本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61

七、 新加坡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77

八、 马来西亚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88

九、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100

十、 中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与认证/104

第三章世界典型国家和地区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新进展/110

一、 欧洲工程师(EUR ING)注册认证/110

二、 美国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20

三、 德国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27

四、 英国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34

五、 法国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51

六、 日本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57

七、 新加坡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68

八、 马来西亚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77

九、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工程师国际认证/186

第四章创建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认证《北京协议》的关键挑战与可行性/193

一、 创建工程硕士互认《北京协议》的难点与关键挑战/193

二、 创建《北京协议》的五条路径及可行性分析...

    本书稿深入分析创建工程硕士教育认证《北京协议》的关键挑战和可行性,提出推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国际认证的《北京协议》的基本思路、推进策略和推动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政策建议。选题对提升我国工程能力建设、服务我国工程师队伍建设、加快完善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对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人文交流的实施、对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和教育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研究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