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战略研究
本书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作者:徐立辉、李晶晶、朱盼、李超

丛书名:国际工程教育丛书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6370

出版日期:2024.07.01

印刷日期:2024.07.22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随着科学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对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逐渐体现出清洁、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等优势,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面对这场新的能源革新,相关领域工程培养成为一个迫切话题。本书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和教育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研究与参考。

"徐立辉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硕士,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学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秘书长助理,清华大学国家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创新引智基地成员。2021年、2022年、2023年IEEE EDUCON全球工程教育论坛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联盟等重大战略咨询项目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李晶晶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中级经济师。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科研助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科研助理。近年来,多次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包括《一带一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等。朱盼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科研助理,多次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研究。李超 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科研助理,曾经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研究。"

总序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设立工程科技咨询研究课题,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院校工程教育的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衔接问题的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合作战略研究”“‘一带一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人文交流研究”“构建工程能力建设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工程师培养制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的需要。这些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深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申请和推动下,2015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8次大会批准,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在北京正式签约成立。该工程教育中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为指导,以推动建设平等、包容、发展、共赢的全球工程教育共同体为长期愿景,围绕全球工程教育质量提升与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使命,致力于建设智库型的研究咨询中心、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 目前,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研究人员牵头承担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部委托的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在提升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反映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反映工程教育中心的研究成果,拟将近...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导言/1

第一章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与竞争格局/2

一、 欧洲/2

(一) 丹麦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2

(二) 德国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5

(三) 法国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9

(四) 欧洲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格局/13

二、 北美/14

(一) 美国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14

(二) 加拿大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22

(三) 北美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格局/29

三、 澳大利亚/32

(一) 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背景与战略/32

(二) 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36

(三) 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37

四、 东亚/38

(一)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趋势/38

(二) 韩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趋势/40

第二章全球高校新能源领域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43

一、 跨学科整合的新能源人才培养——柏林工业大学/43

二、 面向应用研究的“合同科研”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46

三、 可持续能源设计的人才培养——丹麦技术大学/48

四、 跨学科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麻省理工学院/52

五、 可持续能源领军人才的示范基地——斯坦福大学/56

六、 能源系统工程师的培养——多伦多大学/59

七、 未来能源系统工匠的培养——阿尔伯塔大学/62

八、 再生能源工程师的摇篮——新南威尔士大学/65

(一) 课程体系/65

(二) 实践/67

(三) 师资队伍/70

(四) 就业机会/70

九、 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人才——东京工业大学/70

十、 培养通用型...

    本书是《国际工程教育丛书》之一,是近年来清华大学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承担的中国工程院有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研究的部分成果。本书在分析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与竞争格局、全球高校新能源领域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现状等基础上,就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发展动向、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