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孟宪飞、张寒、李正风
定价:6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701972
出版日期:2025.09.01
印刷日期:2025.09.05
图书责编:孙亚楠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演进、特征与变革》将行动者网络理论运用于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中国政府主导的科技奖励体系如何形成的内在机理,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缺;另一方面,系统考察了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过程中人与非人的行动者等不同因素,在奖励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交互作用和共同行动,发现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和漏洞,通过“行动中的科学”来理解科技奖励,可以对科技奖励有更深刻的认识,发掘其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的根源。读者对象:为相关科技创新政策部门提供研究支撑;为丰富和拓展科技与社会研究中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提供新的学术视角和案例研究;可为社会学、科技哲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理解科技奖励、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提供参考。
孟宪飞,清华大学科研院科技成果与奖励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交叉科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科技政策,尤其是科技奖励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发表“高校如何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基于ANT视角的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过程研究”、“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及其问题”等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曾获教育部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管理先进个人表彰。
前言 科技奖励是国际上广泛实行的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 制度。一个国家的科技奖励制度与该国的科技体制存在紧密联系,具有明显国别差 异。本书以中国国家科技奖励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探讨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历史演变 的基础上,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系统研究了中国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运 行机制和特征,探讨国家科技奖权威性形成的机理,进而反思中国国家科技奖存在 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相关对策。 本书对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纵向梳 理,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转型阶段,乃至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时期,中国国家科技奖始终在科技奖励体系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单纯从中国进 入市场经济阶段时间较短,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来解释这个现象是不够的。本书认 为,这种状况与国家科技奖的评审过程及其行动者网络对国家科技奖权威性的不断 强化有密切关系。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视角,采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参与- 观察”方法跟踪了T 大学多个典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申报、推荐、评审全 过程,发现报奖人和报奖单位等奖励诉求方,奖励组织管理单位、评审专家之间存 在广泛的网络联结,其联结不仅仅是通过人类行动者的互动,还包括非人行动者的 积极参与。本书具体剖析了国家科技奖评审行动者网络的建构过程,通过研究评审 中行动者如何通过强制通行点、招募同盟者、动员代言人,以及在评审过程中的纠 错机制等,解析了各行动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网络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国家 科技奖励存在以下特征:...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科技奖励相关研究进展 4
1.2.1 国外科技奖励相关研究进展 4
1.2.2 中国科技奖励相关研究 10
1.3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方法 15
1.3.1 研究视角 15
1.3.2 研究方法 17
1.3.3 概念界定 19
1.4 内容安排 21
第 2 章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演变 23
2.1 1949—1976 年:国家科技奖励的起步与探索 24
2.2 1977—1998 年:国家科技奖励的恢复与重建 28
2.3 1999—2012 年:国家科技奖励的拓展与完善 34
2.4 2013—2022 年:国家科技奖励的改革与发展 39
2.5 小结 43
第 3 章 国家科技奖评审过程的行动者网络特征 44
3.1 国家科技奖处于中国科技奖励体系中的最高层级 44
3.1.1 政府科技奖与社会科技奖的不均衡发展 44
3.1.2 国家科技奖的权威性不断强化 47
3.1.3 国家科技奖评审过程的基本程序 49
3.2 国家科技奖评审过程中的行动者网络特征 50
3.2.1 人类行动者 52
3.2.2 非人行动者 56
3.3 国家科技奖评审的行动者网络联结 64
第 4 章 国家科技奖评审行动者网络的构建及典型案例 70
4.1 限额推荐:“强制通行点”与权威性的强化 71
4.1.1 “限额推荐”与“强制通行点” 71
4.1.2 集中优...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