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6元
印次:2-1
ISBN:9787302374237
出版日期:2014.09.01
印刷日期:2014.08.14
图书责编:李文彬
图书分类:教材
随手翻开国内的任何一本行政法教科书,我们都会发现,开篇多先从弄清行政的意义与范围入手。表面是概念法学使然,实则大有深意。第一,行政的“领地”到底有多大,也就划定了行政法的疆域有多大。第二,弄清了行政的内涵与外延,也就圈定了行政法和民法等其他部门法各自规范与调整的边际。第三,行政上出现的纠纷,在实行公法和私法二元论的大陆法国家中,一般要寻求行政救济的途径来解决。即便是在不太区分公法和私法的普通法国家,也很可能适用与解决私人之间纠纷所不同的特别规则。
余凌云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警察法学。著有《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行政契约论》、《行政自由裁量论》、《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等9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 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首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
靠教科书确立学术地位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但是,为了学术的传承,花一些时间做这样的工作还是值得。这当然也是为了教学的便利。我也曾主编过或者参加撰写过一些行政法教科书,但总感到受到很多有形或无形的羁绊,无法畅快地倾诉自己对行政法的理解与情感,文字之中也似乎缺少着一种飘逸的、灵动的气韵。因此,写一本略有创新意味的我自己的教科书,是我多年追逐的一个学术梦想。 我在一种近似闭关修行的状态中熬过了整整一年,也想就此机会整理自己研习行政法的心得,并苦读最新的一些文献,力争能够在每个专题中引介最前沿的一些研究成果与动态,又不能变成絮絮叨叨的综述。我想打破教科书以介绍通说为主的风格,力图彰显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时常拷问自己,是否做到有所创新?有着怎样的创新?但要在卷帙浩瀚、百家争鸣、实践迅猛之中,做出一些能入“法眼”的东西,实在不易。在制作每一个专题时,我时时为此焦灼,几易其稿,生怕有所疏漏,却又实在难免。 老实说,迄今我还无法真正完成我的学术计划。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半成品,好在也符合出版社的设计意图——采取点的方式,叙述最前沿的一些研究心得。稍微让我有些心安的,这些都是我平时授课时津津乐道的话题,已勉强够我应付教学之需。如有缺漏,好在姜明安教授和我共同主编的一个过百万字的行政法创新教材也已问世已由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学生可以一并参看。 当然,我也不会就此停歇,我还会蜗行,叩问那些我还不曾深入的领域,比如行政规范制定与公众参与、类型化的行政行为、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数据保护、执法考评与责任制、多种解决纠纷的机制、面向国际的行政法,等等,将这些已列入学术...
第一节概述
一、 界定公共行政范畴的意义
二、 什么是公共行政?
三、 什么是行政法?
四、 行政法的特征
第二节公共行政变迁之下的行政法
一、 不断变迁的公共行政
二、 行政学对教科书的影响
三、 行政法学研究述评中的回应
四、 初步的结论
第三节行政法渊源
一、 什么是行政法渊源?
二、 成文法源与不成文法源
三、 软法
四、 法源位阶与适用顺序
五、 民法原理在行政法上的援用
第四节行政法的支架性结构
一、 粗略的对称
二、 功能上的双向流动
三、 有何意义?
第五节行政法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兴起的背景
二、 为人民服务论、人民政府论、服务论
三、 公共利益本位论
四、 新控权论
五、平衡论
六、 英国的类似讨论
第六节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史
一、 起步于清末
二、 初定于民国
三、 变迁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第二章行政法学的总论与分论
第一节概述
一、 概念
二、 分论的划分
三、 分论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总论与分论的关系
一、 从单向到双向
二、 微观层面的自成体系
第三节努力张扬个性的部门行政法
一、 警惕两种研究偏向
二、 部门行政法缘何难以研究?
三、 努力体现特性的研究进路
第三章发展之中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
一、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